政法要闻

颂冯公梦龙 促研究前行 立文化自信

2020-07-28 19:38作者:2018-6-12 冯研来源:

    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委下发的《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冯梦龙文化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总结冯梦龙研究与媒体传播良性互动的新鲜经验,福建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于5月23日召开“《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暨《冯梦龙研究与媒体传播》研讨会”,邀请冯梦龙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各主要媒体(以新媒体为主)代表和有关省直机关负责同志到会座谈。


    王凌主编、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是一本什么样的论文集,会引起如此关注呢?


    一本导向正确又富创新精神的学术著作


    2016年底,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基金、福建省社科联、福建江夏学院和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北京,吉林,湖北,江苏苏州、南京、无锡及福建福州、泉州、宁德、寿宁、古田等地及日本友人发来70多万字稿件,经筛选有43篇计30多万字的论文入选。论文围绕“研究冯梦龙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一三一六工程取得突破”这个主题展开,提出不少创新见解,连各主办方代表在大会宣读的“贺词”也是一篇视角独特的理论文章。大会形成的“学术综述”旋即被“中国古代小说网”、苏州“冯梦龙研究”、福建“学术评论”等发表。各种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对该会的报道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会后,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受委托编辑“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把43篇论文分成《法治文化篇》、《生平解谜篇》、《学术梳理篇》、《三言分析篇》和《综合研究篇》。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史》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寄来题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理事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原副会长、顾问 ,中国民间文学著名专家段宝林审阅《大会学术综述》等重要论文。在福建省委宣传部支持和资助下,近日这本将近40万字的学术著作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所属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联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许怀中在会上说,王凌主编的《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很有价值。可以说,这是一本导向正确又富创新精神的学术著作!所收论文大都有一些新意,有一些新见解或新材料,而不是只讲陈陈相因的老话。我认为,创新应当是社科研究论文的最重要的本质属性。《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一书,在严格把握论文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前提下,作到了创新。这很不容易,值得肯定和宣扬。


    改革开放40年的一件文化盛事


    海峡文艺出版社编审、文艺评论家陈小陪在座谈会上说,《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冯梦龙研究的几次突破性发展。天时地利人和,促进了福建冯梦龙研究领跑全国。


    93岁的原宁德地委书记吕居永说,我一生见证了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冯梦龙研究取得四次大突破的历史进程,感触很深。第一次大突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第一次冯梦龙学术研讨会在宁德-----寿宁召开,会上发出“冯梦龙研究要有一个大的突破”的呼吁,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第二次大突破,是在2014年11月,“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在寿宁举办,第一次从廉政文化的角度研究冯梦龙,第一次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冯梦龙研究历程。2016年11月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冯梦龙研究从通俗文艺、廉政文化进一步扩展到法治文化领域,这第三次新突破,又是在福建开始的。2017年初,我与郑义正主任,陈增光主席以及龚守栋、王凌同志向省委写报告,得到时任省委书记尤权的批示,意见被采纳。在省委20号文件中,冯梦龙被列入福建六大历史名人之一,这也是福建省冯梦龙研究一个新突破。在省委20号文件下达一周年时,省政协适时召开座谈会,《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正式出版,很有意义,值得祝贺!


    94岁的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协原秘书长陈侣白接着说:“吕老刚才说,他见证了福建冯梦龙研究的四次大突破,我也是福建冯梦龙研究四次大突破的参与和亲历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认为,福建冯梦龙研究的四次大突破,是福建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一件文化盛事,很有意义。借省政协会议之机,赋诗一首,颂冯公梦龙,促研究前行,立文化自信!”陈侣白七律诗题为《戴清亭畔颂梦龙》:一代文豪众美兼,晚年薄宦谱新篇。“三言”写尽浮生相,“七品”难为乱世官。仗义秉公行法治,拯危救难护黎元。戴清亭在高风在,凛凛寒梅耸岭巅。


    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鲜经验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有光明日报、福建日报、人民网、中新网等媒体记者,而且他们不仅仅作为报道者的身份参会,而且是座谈会的主体。福建日报记者部主任、高级编辑薛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说,社会科学研究与媒体传播的密切联系,日益为学术界和传媒界所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在以互联网为标识的新媒体和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更是如此。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借助媒体(包括书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迅速扩大影响,同时媒体如何吸收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取传播资源素材,这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媒体人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梳理福建冯梦龙研究的学术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新时期福建冯梦龙研究面临突破的初始阶段、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梦龙文化的创新深化与学术团队的成长壮大等节点,都伴随着媒体传播的跟进与助推。当然,福建冯梦龙研究的丰硕成果也为媒体传播提供了大量客观优质的内容资源、生动素材和传播资源。福建冯梦龙研究这些年提供的“科学研究与媒体传播互动”的新鲜经验,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之所以有这个令人瞩目的新鲜经验,既缘于福建冯梦龙研究者的自身素质,也得益于福建特殊的开放省情。福建冯梦龙研究的领军人物王凌记者出身,不仅深知媒体传播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而且善于运用媒体传播助推科学研究。这也是这个经验产生的背景与基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借助媒体传播实现转化,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对此,王凌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是这样做的。


    主编王凌介绍说,在“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一书中,除论文分为5个专题外,还专门设置了“媒体报道篇(一)”和“媒体报道篇(二)”这两个专栏。因为从2016年到2017年,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在长达一年多的筹备过程中,多次邀请媒体代表参加,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报道。我们选出人民网、中新网等撰写的9篇有代表性、内容不同的原创报道入书。而在2017年11月高峰论坛召开后,媒体又从当天开始就予以突出报道,继而出现了光明日报、福建日报记者写的长篇报道,以及新华网记者的长篇专题报道。我们选出9篇报道(截至2017年2月底)入书。从中不难看出,科学研究与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良性互动,发挥了何等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这种良性互动从2014年底在寿宁召开的“2014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就已经开始了。大会一结束,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诸多媒体就作了广泛报道;而在2015年出版的“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一书中,就设置有“重要媒体报道篇”予以选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