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深入基层助力平安建设
本网讯 福建省宁德市积极探索“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平安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深化市直单位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制度,推动行业部门“心”到基层、“身”入一线。
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市直单位党委(党组)认真履行平安建设职责,突出端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助力基层平安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坚持供需匹配、动态平衡原则,由各县(市、区)按照树优、培强、扶弱阶梯式发展目标,确定需挂钩帮扶重点乡镇(街道)。市委政法委结合市直单位职能和乡镇(街道)需求,一对一结对,建立年度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帮扶针对性和精准度。根据乡镇(街道)平安建设总体规划,列出“思路革新”“创安维稳”“矛盾清零”“三治融合”“强基固本”等五大帮扶清单20项具体任务,挂图作战,努力争先创优。
深化精准帮扶。由乡镇(街道)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和上级部署要求,每月定期梳理平安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形成驻点挂钩帮扶问题清单,及时推送挂钩市直单位,提出相应需求意见。市直单位建立每月调度工作机制,针对基层推送的问题清单实行揭题认领、责任到岗、专班推进,逐条研究提出具体帮扶措施或指导建议,以领导包案、一事一议、跟踪督办、对帐销号闭环制度推动逐项落实。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落实季度跟踪督促机制,分别跟进指导挂钩双方履职尽责。市直单位针对帮扶过程中发现的治理薄弱点、群众关注点、改革突破点以及需其他部门推动破解的问题,及时提请、会商市县相关部门,通过落实事情共商、资源共享、实事共办联动机制,有效消除痛点、攻克难点、疏通堵点。
固化常态机制。建立挂钩双方一月一沟通、一季一会商机制,市直单位每半年至少一次深入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开展调查研究,共谋平安建设阶段性发展思路举措。建立“1+3+N”联络员沟通模式,即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串联挂钩双方和县委政法委,并联市县各部门和乡镇(街道),通过互发协作函、提醒函或召开会商会等方式,凝聚市、县、乡三级工作合力。以社会治理“抓点带面”典型培育工程为牵引,指导推动乡镇(街道)打造能扎根基层土壤、彰显地方特色、适应创新需求的特色品牌,依托“法治宁川”政法宣传平台开设系列报道专栏,以召开片区成果交流会等形式,展示市直单位挂钩帮扶成果。围绕基本义务履行好、清单销号落实好、干部群众评价好、改革创新效果好、同比绩效提升好五个方面制定标准,对挂钩联系情况进行年度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