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司法局局长薛理朝驻所蹲点感悟
驾好“改革发展”与“安定稳定”两辆马车
本网讯 日前,在宁德三都澳海域上,一艘快艇乘着霞光从远处疾驶而来,不过须臾,船艇已近眼前。微微一个倾斜后,船尾甩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打舵、抛缆绳,船便稳稳停在了岸边。几秒过后,一着深衣的男子从船中走出。来人正是宁德市司法局局长薛理朝,这天,他将在三都镇开展最后一天的驻所蹲点工作。
当日的第一站是到三都镇象溪村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张某某。听说司法局的领导们要来,张某某的父亲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便准备了满腹的感激之语想要表达。
原来,2012年7月,张某某因犯盗窃罪被蕉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入监不久后,张某某就被诊断出患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左侧额顶叶出血、继发性癫痫等重大疾病,被蕉城区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
刚入矫的时候,张某某因患病瘫痪意志十分消沉,又因对社区矫正的法规政策不甚了解,与其父亲产生思想分歧,拒绝在入矫手续上签字,不予配合。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多次走访谈心了解到父子俩人各自的症结,耐心对他们进行释法说理,宣讲关于社区矫正的各种规定,并告知其父亲家庭关怀对改造的重要性,使父子二人的关系得以缓和。
“现在身体怎么样?买药贵不贵,补贴够不够开销?”简单的寒暄过后,薛理朝第一个关注的,便是张某某的健康状况。
“好多了,现在手脚比过去有力了一些,精神也比较稳定,不用我一直看着,我也能空出手来干点活儿。”张父说,尽管家庭经济情况困难,但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如张某某的这些特种病人,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儿子虽然生活仍不能自理,但他对于其恢复进度还是感到满意的。
“那住房方面还有什么困难吗?”
“现在住的比我们以前住的海军废弃营房好多了,这还要感谢你们帮忙协调。”提到新居所,张父乐呵呵说道。
“生活方面还有什么难处,可以向我们或者政府反映,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我们都会尽力沟通解决。但你们做家属的,一定要多给予社矫人员亲情关照,不仅有利于他的思想改造,也有利于身体康复。”交谈二十多分钟后,薛理朝对张父殷殷叮嘱道。同时,他还指示司法所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管理规定,定期走访,及时了解社矫人员动态并上报情况,用人文关怀、教育引导社矫人员加速改造。
当天驻所工作的第二站在三都镇秋竹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工作室面积虽然不大,却是该村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以及普法宣传的“根据地”。
听过工作室负责人崔立盘的简单介绍,薛理朝便关切地问道:“工作室调解成功率怎么样?平时怎么做普法工作?”得到该村矛盾纠纷基本都能解决,工作室经常性联合海监部门进村入户宣传、与上级部门联办普法活动的答复,薛理朝表示了肯定。他指出乡镇司法所、司法工作室是基层法治建设的根基,充分发挥司法所、司法工作室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满足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提升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乡、村要将司法行政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必须下狠功夫,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力量,培养群众法律思维,提高群众法律素养,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另外,司法所、工作室还要落实好‘一案一补’制度,保障基层调解员待遇,调动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在开展普法活动上,形式一定要多样,案例一定要鲜活,用讲故事的形式让法律条文活起来。在基层的人民调解方面,也可借助‘两代表一委员’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来。凭借他们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群众问题,同时也为他们提供考察基层的平台。”薛理朝说,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司法所、工作室一定要明确站位,广开思路,整合资源,学会借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开展,驾好“改革发展”与“安定稳定”的两辆马车。
两个多小时的长谈,为基层司法所工作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蕉城区司法局局长黄金水说:“薛局长深入基层和我们一起开展工作,不仅解决了我们的一些工作短板,更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今后三都镇司法行政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
时间已近正午,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海上,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在快艇的“哒哒”声中,薛理朝又往下一站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