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前沿决胜脱贫攻坚
本网讯 “你的危房改造补助我们争取到了!”3月18日,宁德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员干部来到屏南县棠口乡贵溪村,给村民张钰(化名)带来了好消息。
原来,张钰因自家房屋老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其小儿子患有癫痫,本人身体又无法从事重活。多年来,一家子始终无法筹措到翻建老宅的钱,只得寄人篱下,借住其他村民家中。在此前的多次走访调研中,该委了解到张钰一家的情况,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为保证贫困户住房安全,在核实相关情况后,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村委、乡镇沟通协调,反映该情况。经多方呼吁和争取,此番终于帮助张钰申请到危房改造补助款3万元,为老屋改造填补了资金缺口。
疫情防控期间,为持续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宁德市委政法委多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保证扶贫不“断档”。2月27日,该委党员干部前往贵溪村开展精准扶贫挂钩帮扶活动,村民陆产(化名)就是走访对象之一。
同张钰一样,陆产家也是因病致贫。陆产本人因身有残疾,无法承担过重的体力劳动。早年间,一家子的经济来源仅靠妻子务农所得,既要支撑全家生活开销,又要供给女儿上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举步维艰之时,恰逢宁德市委政法委挂钩贵溪村扶贫工作,这让陆产一家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考虑到陆产家的实际情况,在帮扶过程中,宁德市委政法委为其“定制”了一条脱贫之路:通过政策宣讲,帮助其将原本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转变。
2018年,在宁德市委政法委帮扶下,陆产妻子在原先种地的基础上,又在家门口圈起了养鸡棚。如何科学养鸡?如何消毒防疫?有什么相关政策扶持?通过委机关干部的指导鼓励和自身的坚持努力,养殖项目逐渐走上正轨,脱贫致富的希望在这个养鸡棚里一步步升起。
“这次他们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又协调村里为我提供了一个绿化管理员的工作,每月大概能有一千多元工资。”陆产乐呵呵地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他们一家得以实现脱贫。
在贵溪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子的,张钰、陆产并不是个例。为了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多年来,宁德市委政法委在帮扶的路上始终不忘探索,帮扶模式从“送”到“教”转变,政策也不断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过渡。
2015年,宁德市委政法委积极探索精准扶贫“贵溪模式”,针对村内17户贫困户中11户贫困户因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和担保人,无法获得贷款贴息的情况,沟通协调包村干部作为担保人,并在村民拿到低息贷款后引导其合理利用,投资村内稳增收企业以赚取红利。与此同时,注重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组织贫困户参加“雨露培训”、劳动技能就业培训、安排贫困户家庭成员到企业务工、参加村集体建设项目等,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2000余元增加至现在最高18000余元。
“在这之外,我们还通过对政策的剖析宣讲,引导贵溪村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发展高山反季蔬菜种植,实现村民创收;引进的福建白水洋兰花有限公司,使得花卉产业成为该村经济发展一大亮点,对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宁德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说。
近来,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宁德市委政法委又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建立起一套遏制返贫长效机制。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挂钩贫困户,针对各挂钩对象的实际情况,定制了脱贫及巩固提升计划,在预防脱贫户因疫返贫的同时,也尽可能遏制农户因生产不能及时恢复而致贫的风险。
“政法委的帮助都是最实实在在的,疫情期间不仅为我解答了关于农业种植技术上的困惑,还提醒缓解我的居家焦虑,很暖心!”眼下正值花菜种植季,陆产笑着说:“花菜种完我们准备种辣椒!疫情即将过去,生活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