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委政法委四级调研员刘相先不遗余力助力“乡村振兴”
持之以恒 使命必达
本网讯 “今天正好向你汇报一下,我们目前已经种上了七八亩的水果玉米,真心感谢你的大力帮助!”4月15日中午,周宁县纯池镇豪阳村一片耕地里,正在劳作的村民郑立斌远远地看到刘相先走来,便打起了招呼。他满脸挡不住笑意,说道:“接下来,我们会尽快把剩下的五十多亩继续种上,建成示范基地。过不了三个月,这片水果玉米就可收成了!”
宁德市委下派“住乡联村”干部刘相先,是一名来自宁德市委政法委的四级调研员。自3月3日入驻周宁县纯池镇以来,第一时间走遍了全镇18个村,扎根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协助当地镇村两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学、安全生产检查等重点工作,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纯池镇的林地、葡萄、茶园、锥栗种植等面积均列周宁全县之首,是当地典型的农业大镇。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也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在走访指导豪阳村疫情防控工作时,刘相先听闻村内还有几十亩闲置的耕地,便向村民主任詹云拜了解情况。“闲置耕地有60多亩,我也正愁着该如何充分利用起来,更好促进村民增收。”詹云拜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发展农村经济,要因地制宜,可以尝试引入新品种、新技术,为村民增收注入新活力!”刘相先随即实地勘察耕地情况、向相关部门咨询信息、协调沟通外地资源……在战疫前沿助力“乡村振兴”,每一步他都亲力亲为。
“3月中下旬正是水果玉米的播种期,且水果玉米可分批播种,从而连续供应市场。”刘相先显然做足了“功课”,经与村民们商讨后,一致赞同引进水果玉米品种。摆在他眼前的是另一个问题——农户的启动资金哪里来?“虽说种子、化肥钱款都不是大数目,但对于几户贫困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压力,且他们同样有‘种出来、卖不掉’的担忧。”
经过刘相先与镇、村干部的不懈努力,终于,一家来自福州的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相中”纯池镇——同意与豪阳村村民签订合作协议:由公司出资购买水果玉米种子;化肥钱款以借贷的方式,先期公司垫付,后期农户再用收成玉米进行抵扣;水果玉米收成后,公司以保底价统一收购。
“风险由企业承担,你们什么都不用担心,好好干就是了!”刘相先迫不及待地给豪阳村的乡亲们带去了这个好消息。
闲置耕地利用起来了,农户们增收有望,企业也以规模效应形成成本优势,这条“全线包办”的产业链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合作共赢。“这些年,纯池镇已引进多个葡萄新品种,以豪阳村为例,原来以种植‘巨峰8号’葡萄为主,现已引进‘阳光玫瑰’‘红夏音’等品种。镇里结合实际情况,多次邀请农大教授为种植户讲解种植专业知识。”尽管“住乡联村”才个把月时间,但刘相先对纯池镇的情况了然于胸。
“入户走访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详细了解疫情防控、春耕备耕工作;走访了解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店铺、茶厂等7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情况……刘相先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认真做到了防疫、复工‘无死角’。”纯池镇副镇长叶绍滨介绍,刘相先还组织编写纯池镇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宣传手册,在开展政策宣传的同时,积极引导业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
纯池镇地处周宁县东北部,与福安、寿宁及南平市交界,镇域内山高地广。在去往三门桥村的路上,山路曲折盘旋。“经常走村串户很辛苦吧?”“谈不上辛苦,因为这就是我此次住乡联村的使命。”面对记者的发问,刘相先笑着说,“持之于恒,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