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要闻

寿宁县下党乡的脱贫故事

2020-07-28 19:44作者:2020-7-28 魏青 谢梦来源:

把日子“嚼”出茶香来


本网讯  过了春茶旺季,厂里的工人也就少了,但制茶机器并没有停下来,溢出的茶香在盛夏的空气中浮动。


寿宁县梦之乡茶厂的效益,超出村民预想。“定制茶”的订单一年比一年多,“下乡的味道”品牌名号也越叫越响。一片茶叶、一个品牌,帮乡里几十号人就了业、脱了贫,村财收入实打实地增加,村民的日子和心里都热闹起来,脱贫的路走得很扎实。


今年3月份,下党乡村民蔡世炎经梦之乡茶厂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菊弟介绍,到厂里当了一名固定工人。每个月3500元,包吃住,这对家庭相对困难的他来说,是个不错的工作。加上家里四五亩地的茶叶收成,一年家里还能再添万把块的收入。


这几年,跟着乡里的合作社干,蔡世炎家的困难情况有所好转。今年他的两个孩子也都毕业分别找到了工作、考上了研究生,肩头的担子轻了不少。蔡世炎也敢想了,盘算着,“明年可以给宅子再往上添一层,不然不够住了”。


2020年开始,下党乡将下党村茶产业脱贫摸索出的“茶青溢价分红”模式推广到全乡。今年5月31日,下党乡下辖十个村的十个合作社的609名社员,都从这个模式中受了益,拿到了春茶市价的20%溢价分红。算下来,茶农们每100元能收到补贴20元。蔡世炎说,这次分红,他领了2000多元,听说下党乡上党村茶产得多的一户,光是分红就能领6000多元。


由下党乡的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牵头,从产茶、收茶、制茶到销售、订单发货,每个环节都在为村民的增收创造机会。


蔡世炎说,以前守着家里的几亩地,春茶采茶季一到就忙得紧,走不开。和爱人抢早打了茶青,还要赶着挑到乡上卖。迟个十几分钟,也许茶青老板们就收够了,要想再把茶卖给人家,就要往下压压价格了。但入了合作社,局面就大有不同。“打晚一些茶青也没关系,因为合作社上门收,价格也固定。”


在商言商,光让农民拿好处,乡上的合作社、梦之乡公司也得有奔头,扶贫路才能走得长远。


梦之乡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菊弟说,2015年梦之乡公司注册前,自己还是下党村村主任,当时是作为脱贫攻坚的干部带头人创办的公司。公司干起来后,他就在村书记的建议下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品牌。外出培训、策划运营,公司打出了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的销售概念。做品牌,找销路,是下党乡把“叶子”变成“票子”第一步。“乡、市、省的领导都很支持,抓着每个机会帮忙推广,有的还在人大代表会议上帮着说两句。”王菊弟说。


有销路,产品还得质量过硬,厂子才能长久干下去。质量保证是下党乡茶产业脱贫的第二步。2020年3月,从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来下党乡驻村扶贫的下党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林志坤告诉记者,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安装可视化终端解决了从茶园到茶杯消费盲区的问题。定制茶的买主通过手机APP就能查看茶园种植管理情况。下党的茶,成了有质量有品位有意义的产品。


大小会议“买吆喝”,媒体帮忙“讲故事”,质量技术“打包票”。几年下来,定制茶的销路渐渐打开了。现在定制茶不仅在福建销售,天津、上海、香港、澳门等全国多地都有顾客。2017年之后,“下乡的味道”品牌也成为全县公共品牌,陆续又推出了锥栗、猕猴桃、地瓜干等多个农产品。2020年以来,梦之乡公司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1000多万元,累积销售3万多斤茶。2020年第一季度茶园面积较2019年增加了200亩,下党乡所有茶园、茶农的茶产量,定制茶完全消化。


片片茶叶情,拳拳为民心。几十年来,宁德市下党乡的百姓把日子嚼出了茶的滋味,在紧巴巴的褶皱里,大家渐渐从苦味吃到回甘和醇香。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回溯这几年,发生在中国的每个脱贫故事都有意义且不可或缺。一片茶叶,一座山村。或许能让我们找到摆脱贫困的中国密码、看到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