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要闻
寿宁县公安局“三抓三建”夯实警营文化建设
2020-07-28 19:25作者:韦晓娟 2014-7-23来源:
近年来,寿宁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从抓领导、抓教育、抓硬件到建机制、建阵地、建载体,多措并举,实现对警营文化建设全面发展,不断为公安工作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建机制,重引导,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支持
一是成立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县局成立专门的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委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政工室,负责抓警营文化建设。二是制定警营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寿宁县公安局关于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寿宁县公安局警营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警营文化建设标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调度,定期研究新情况,为警营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经费单列扩充队伍。先后调入4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公安宣传工作,而且在宣传经费上予以倾斜,每年进行稿费奖励。四是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将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单位综合考评,对警营文化建设评为优秀的单位,考核中予以加分,对被列为差等档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树先资格。五是健全激励促进机制。出台《寿宁县公安局文化建设创新奖励办法》,对在警营文化建设方面创新举措、取得实效的民警给予稿费奖励,视成效予以嘉奖、报功。六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选送宣传人员参加全省公安电视宣传培训并组织栏目组工作人员每周二晚参加县电视台举办的新闻知识讲座,专兼宣传民警、文职人员定期参加省厅举办的讲座,并不定期召开的学习会,提高宣传队伍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抓教育,铸警魂,为警营文化建设明确方向
一是打造忠诚文化。各单位设立入党、入警宣誓牌,定期组织民警重温入党、入警誓词,不忘从警志、增强使命感。适时组织“瞻旧址”活动,通过让民警身临其境感受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现场教育,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诚本色。二是打造责任文化。坚持“细微着手,彰显特色”,在办公场所走廊、民警办公室悬挂格言牌、岗位职责,提醒民警时刻牢记职责,扎实工作。三是打造廉政文化。建设集廉政格言、图片漫画等内容于一体的清风长廊,使廉政文化无处不在,廉政 意识深入警心。
三、抓硬件,建阵地,为警营文化建设搭建平台
一是建好活动阵地。寿宁县公安局新建了县局公安综合业务用房,对办公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在一楼大厅LED大屏幕不间断播放廉政警句,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鳌阳派出所顶楼建立“警 体训练室”,配备高标准的健身设施,让民警在工作之余开展体育活动, 强身健体、抗拒压力。二是弄好媒体阵地。与寿宁电视台联办了《警务之窗》系列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成果,集中展示寿宁县公安局民警忠诚为民、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形象。三是搞好网络阵地。对寿宁县公安公众服务网进行了改版,设立了局长信箱、网上投诉、警方提示、办事指南等20多个栏目;在民间网站寿宁在线上开通了《警民直通车》板块,收集社情民意,开展互动交流,把公众服务网和警民直通车建成了公安机关与社会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四是办好刊物阵地。刊办《寿宁警务之窗》月刊报纸,及时推广交流经验做法,为广大民警提供理论探讨、工作研究、信息交流、实践体会的平台。五是建好文化长廊。基层所队设立民警爱民走访、化解纠纷、帮扶群众、抢险救援、 上门服务的宣传专栏,让群众感受警营文化,进一步增进警民感情。
四、建载体,活形式,为警营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一是用好固定活动日。充分利用每年元旦、春节有利时机,组织文艺演出和慰问,利用“三八”、“五四” 等节日,组织女民警、青年民警举行茶话会。十一期间举行“迎国庆”文 体比赛。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 二是组织专题文化活动。适时开展读书、看电影等活动,多次组织书法、摄影、摄像、美术等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丰富民警生活,陶冶民警情操。三是组织警营文化活动。不定期举办警营开放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以及主题演讲、歌咏比赛、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注重典型宣传引领。2012年5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叶允朝载誉归来,在全县上下产生了强烈反响,弘扬了正气,鼓舞了士气。 2013年3月,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陈智辉在全市公安机关首创“背包警务”模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三个一”工作法,将警务工作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将服务平台移到深山辖区的各个角落,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2014年5月23日,寿宁县委组织部、公安局、坑底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坑底派出所“三个一”工作法现场推广会,号召全县公安机关党员、民警要向坑底派出所学习。他们的典型事迹集中展示了寿宁公安忠诚、正义、为民、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寿宁公安赢得了崇高荣誉。
一、建机制,重引导,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支持
一是成立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县局成立专门的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委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政工室,负责抓警营文化建设。二是制定警营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寿宁县公安局关于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寿宁县公安局警营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警营文化建设标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调度,定期研究新情况,为警营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经费单列扩充队伍。先后调入4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公安宣传工作,而且在宣传经费上予以倾斜,每年进行稿费奖励。四是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将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单位综合考评,对警营文化建设评为优秀的单位,考核中予以加分,对被列为差等档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树先资格。五是健全激励促进机制。出台《寿宁县公安局文化建设创新奖励办法》,对在警营文化建设方面创新举措、取得实效的民警给予稿费奖励,视成效予以嘉奖、报功。六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选送宣传人员参加全省公安电视宣传培训并组织栏目组工作人员每周二晚参加县电视台举办的新闻知识讲座,专兼宣传民警、文职人员定期参加省厅举办的讲座,并不定期召开的学习会,提高宣传队伍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抓教育,铸警魂,为警营文化建设明确方向
一是打造忠诚文化。各单位设立入党、入警宣誓牌,定期组织民警重温入党、入警誓词,不忘从警志、增强使命感。适时组织“瞻旧址”活动,通过让民警身临其境感受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现场教育,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诚本色。二是打造责任文化。坚持“细微着手,彰显特色”,在办公场所走廊、民警办公室悬挂格言牌、岗位职责,提醒民警时刻牢记职责,扎实工作。三是打造廉政文化。建设集廉政格言、图片漫画等内容于一体的清风长廊,使廉政文化无处不在,廉政 意识深入警心。
三、抓硬件,建阵地,为警营文化建设搭建平台
一是建好活动阵地。寿宁县公安局新建了县局公安综合业务用房,对办公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在一楼大厅LED大屏幕不间断播放廉政警句,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鳌阳派出所顶楼建立“警 体训练室”,配备高标准的健身设施,让民警在工作之余开展体育活动, 强身健体、抗拒压力。二是弄好媒体阵地。与寿宁电视台联办了《警务之窗》系列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成果,集中展示寿宁县公安局民警忠诚为民、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形象。三是搞好网络阵地。对寿宁县公安公众服务网进行了改版,设立了局长信箱、网上投诉、警方提示、办事指南等20多个栏目;在民间网站寿宁在线上开通了《警民直通车》板块,收集社情民意,开展互动交流,把公众服务网和警民直通车建成了公安机关与社会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四是办好刊物阵地。刊办《寿宁警务之窗》月刊报纸,及时推广交流经验做法,为广大民警提供理论探讨、工作研究、信息交流、实践体会的平台。五是建好文化长廊。基层所队设立民警爱民走访、化解纠纷、帮扶群众、抢险救援、 上门服务的宣传专栏,让群众感受警营文化,进一步增进警民感情。
四、建载体,活形式,为警营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一是用好固定活动日。充分利用每年元旦、春节有利时机,组织文艺演出和慰问,利用“三八”、“五四” 等节日,组织女民警、青年民警举行茶话会。十一期间举行“迎国庆”文 体比赛。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 二是组织专题文化活动。适时开展读书、看电影等活动,多次组织书法、摄影、摄像、美术等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丰富民警生活,陶冶民警情操。三是组织警营文化活动。不定期举办警营开放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以及主题演讲、歌咏比赛、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注重典型宣传引领。2012年5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叶允朝载誉归来,在全县上下产生了强烈反响,弘扬了正气,鼓舞了士气。 2013年3月,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陈智辉在全市公安机关首创“背包警务”模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三个一”工作法,将警务工作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将服务平台移到深山辖区的各个角落,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2014年5月23日,寿宁县委组织部、公安局、坑底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坑底派出所“三个一”工作法现场推广会,号召全县公安机关党员、民警要向坑底派出所学习。他们的典型事迹集中展示了寿宁公安忠诚、正义、为民、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寿宁公安赢得了崇高荣誉。
编辑:
最新更新
各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