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红珊瑚路在何方?
近年来,随着红珊瑚及其制品交易价格的不断攀升,一些不法分子非法捕捞红珊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资源。2007年至2013年6月,宁德市检察机关就受理提请批捕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和出售红珊瑚的案件8件24人,批准逮捕23人;提起公诉5件14人;已判决3件11人。
利益驱动 铤而走险
红珊瑚属国家保护动物,其开采捕捞都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红珊瑚属濒危物种,但在红珊瑚饰品及收藏日益火热的今天,红珊瑚保护更为困难,我国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在内都加大了红珊瑚保护力度。据了解,红珊瑚属珊瑚的一种,比普通珊瑚更为珍贵,尤其是其中达到宝石级的红珊瑚价格更是昂贵。但是,红珊瑚本身却生长极为缓慢,20年长1寸,300年才有1公斤重,并且,红珊瑚对于生存环境要求严格,水温、海水深度及纯净度、阳光、污染、海水酸度等等,都会影响到其生存。只要环境发生变化,红珊瑚要么停止生长、要么直接死亡,这使原本数量有限的红珊瑚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更加岌岌可危。而在当今流通市场上,红珊瑚饰品价格却节节攀升,大有成为主流饰品的趋势,供不应求,使得许多人为了谋利铤而走险,私自开采红珊瑚。
内外合作 破坏式捕捞
记者从霞浦检察院了解到,目前多是由浙江籍或台湾籍犯罪嫌疑人提供资金和销售渠道,霞浦籍犯罪嫌疑人提供捕捞技术,在我国专属经济区、日本海域或中日渔业协定水域从事非法捕捞活动,涉案红珊瑚少则10公斤,多则200多公斤,价值从数百万元到二、三千万元不等。另外,不法分子往往收购报废或者无牌无证的“三无”船只进行改装,雇佣不具备海上作业技能的人员出海捕捞红珊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法分子用渔船拖带捆绑重物的渔网去勾捕海底红珊瑚,致使渔网途经海域的红珊瑚被人为物理折断而沉于海底,大面积死亡或腐烂,短期内不可再生,严重影响海洋生态平衡。
加强宣传 强化司法协作
宁德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目前该院所办案件来看,从事非法捕捞的船员多为沿海乡镇渔民或外地务工人员,很多人不知道红珊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非法捕捞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有的甚至以为捕捞的海域在日本海域或者公海,不应受到我国法律制裁。为此,在案件多发区域,应加大保护红珊瑚普法宣传力度,以案释法,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该工作人员建议,红珊瑚为国际濒危野生动物,受国际法和国内相关法律保护,非法捕猎红珊瑚案件经常涉及多方关系,应加强在人员缉捕、遣返、证据移送等方面的国(区)际司法协作,充分发挥边防、海监、渔政、乡镇基层组织等单位职能作用,加大打击力度,共同保护海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