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要闻

注重“三个特性” 围绕“三个目标” ——宁德市公安边防支队推进“美丽边防”生态警营文化建设

2020-07-28 19:26作者:2015-7-28 袁自由来源:
    今年以来,宁德市公安边防支队主动对接福建省委提出建设“生态美、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的新福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 “美丽边防” 生态警营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感化、激励作用,打造满足任务需求、符合部队需要的警营文化环境,提升部队精气神,凝聚部队向心力,为部队遂行中心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受到了全国双拥办副主任杨国英、福建省委政法委书记陈冬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注重实用性,打造符合边防职业特色的警营文化环境。立足派出所一线战斗实体,建设有利于执法执勤、服务群众、官兵生活的警营特色文化。一是满足执法办案需求。从有利于官兵执法执勤入手,区分“一旗、一路、一圈、一远”单位的职能和任务特点,分层分类建立红旗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励志文化,增强民警知法守法、敢打敢拼的意识。同时,依托文化灯箱、办公桌牌、警营石头载体,设立“爱莲说文化墙”、“廉政警示墙”、“法治宣传栏”和“执法温馨提示”,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滋养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让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二是满足群众办事需求。从有利于拉近警民关系入手,加强窗口文化建设,规范政策规定、收费标准等文化制度牌,合理设置标识导向,便于群众报警求助、窗口服务。同时,创新建立体现爱民特色的“载舟亭”、“警民连心长廊”、“爱民固边文化广场”,经常性开展警民互动活动,让群众亲身感受警营文化,增进对部队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满足官兵生活需求。从有利于营造栓心留人环境入手,结合“四室一区”建设,不断完善健身室、阅览室、警营绿色网吧、小型影院、文化休闲区等功能场所建设,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设置“他们比我们更辛苦,他们比我们更艰苦”励志文化墙,并通过建设网上警史馆、荣誉室、荣誉墙,引导官兵树立“艰苦不怕苦、辛苦能吃苦”的意识,激发官兵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注重美观性,打造符合部队正规化标准要求的警营文化环境。按照“实用、规范、专业”的原则,合理规划,精心布置,全面展示边防部队的文化形象。一是突出功能布局美。按照派出所“四区八室”、“四室一区”建设要求,对空间布局不够科学合理的库室进行整合、改造与完善,确保办案区、生活区、接待区、办公区功能齐全,方便一线官兵执法办公、学习生活与服务群众。根据支队“美丽营区”建设要求,在每个单位设置一块大石头、一棵大树、一座凉亭、一套广播,既达到了愉悦官兵心情的目的,又起到了美化营区环境的作用。二是突出陈设艺术美。根据不同场所功能特点,确定不同的文化基调,充分融入法治、亲民、廉政、和谐、文体、励志等文化元素,形成既有轻松活泼、又有庄重严肃的警营文化体系。融合艺术美,在接待室、休闲室、餐厅等接待性场所,展陈书画摄影与美术作品,反映闽东自然风光、社会风情,提高警营文化建设层次。三是突出统一规范美。注重协调性与规范性,对英模画像、领导人题词、标语口号、旗台等文化设施的陈设,根据墙体的大小、长宽进行合理布局,对样式、色彩、字体进行统一规范,确保格调统一、标准一致。结合单位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自主创新,推出梦想墙、笑脸墙、家文化、清风苑等特色文化品牌,增进警营文化建设成果。
    三、注重战斗性,打造符合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警营文化环境。立足培育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发挥地域文化、精武文化、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强官兵忠诚使命、卫国戍边的意识。一是用地域文化砥砺血性。部署开展“边防人·闽东情”系列教育活动,依托驻地廉政、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开展“讲英雄故事,弘英雄传统”活动,把先烈英模的血性基因和战斗精神融入官兵的肌体和灵魂。加强警地资源共建共用,以支队机关、大队部、派出所为单位,分类建立以爱国主义、廉政警示、红色传统、艰苦奋斗、军民融合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基地,锻造官兵爱岗奉献、敢打必胜、忠于职守的本色。二是用精武文化锤炼本事。用好仪式庆典,结合官兵入党、干部晋衔、国家公祭日、抗日战争胜利日等重大节点,组织开展升旗、宣誓、授衔仪式,强化官兵荣誉意识和使命意识。引导部队学典型、争先进,结合部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岗位能手,制作系列专题海报和微视频,依托周教育日、LED发布平台、手机报等载体,在全部队广泛宣扬,展现官兵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风采,激发官兵战斗热情。三是用传统文化涵养品德。固化支队“先飞杯”篮球赛等警营文化品牌,围绕“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等内容,举办主题演讲、书画摄影、读书征文竞赛,活跃警营文化氛围,筑牢官兵理想信念。发挥阅览室、警营广播、警营KTV等设施功能,广泛开展“日析一句名言、周学一首军歌、月读一本好书、季搞一次群众性读书交流”活动,帮助官兵辨是非、识善恶、知美丑,认清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塑造“书剑齐用、笔枪共舞”的新一代边防军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