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第一村”里的警察
本网讯 30年前,福鼎市赤溪村是当地闻名的贫困村,村民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30年后,赤溪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当地民警是怎样开展工作的?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赤溪村,实地了解当地民警的扶贫工作。
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村民:“他们是平安家园的守卫者”
“你看,蝴蝶生态园旁边那个是我家。”
“那个甩着辫子的好像是我。”
……
2月25日,赤溪警务室的民警正调出前几天的视频监控画面给当地村民做普法宣传。民警通过现场回放监控画面,为村民讲解有关视频监控的用途和意义。
赤溪村民风历来淳朴,数十年来,治安情况良好,入室盗窃基本不会发生,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近几年随着赤溪旅游业的发展及扶贫工作的开展,时不时有头戴小红帽、手拿小彩旗的人来到赤溪,有时外村村民也会过来。“人员结构复杂化以及村民淡薄的法律意识,给当地治安管理造成了一定压力。”民警李可可说。为此,赤溪警务室采取定期进村入户和进校开展法制讲座,不定期发放宣传单、广播、宣创栏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以提高村民法律观念及自我防范意识。
“我们也会利用村里的视频监控画面给村民做普法宣传,为村民讲解视频监控的用途和违法犯罪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谈起视频监控的妙用,李可可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件趣事。
回访群众户籍办理情况
前不久,一个外乡的小偷来到赤溪村,瞅准时机,企图偷鸡,不料被村民们当场围住,吓得瘫倒在地。嫌疑人百思不得其解,他的时机摸得很准,为什么会被抓个正着。后来警务室的民警告诉了他真相:警务室有全村主要干道的视频监控,他的一举一动全都在民警的眼里。
“安装了视频监控后,村里的盗窃事件明显变少了,它让我们有安全感。对我们来说,不在乎它抓了多少人,而是让人不敢再盗窃。”赤溪村村民吴思平说。目前在赤溪、杜家、蒋阳片区内,已形成了一个具有15个高清监控摄像头、1个公路卡口的一定规模的高清监控摄像网格。
摊主:“他们是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者”
走进磻溪派出所赤溪警务室,夺人眼球的不只是窗明几净的环境,这个小小的警务室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已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警务室就设在我们家门口,我们有什么事情,就立即找民警说说,特别方便。”对村里的警务室,村民们赞不绝口。而在赤溪村农贸市场里做小生意的摊主孙先生也感触颇深。
接受群众报案
孙先生是安徽人,去年来到赤溪摆地摊,卖些日常生活用品。他告诉记者,自2002年来到福建,他在不少地方都摆过地摊,但最喜欢的还是赤溪村。因为在这里,他不只是能赚到钱,“事业”也能得到保障。
“半年前的一天,眼看大雨将至。我抓紧时间把摆在农贸市场外的货物收起来。”孙先生说,“这时两个推着三轮车的民警向我跑来。我心想,坏了,昨天他们还提醒我,东西不要摆到主干道上,要摆在规划好的农贸市场里。”

解答老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