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

让信访“坚冰”在阳光下融化——周宁县致力打造“阳光信访”办好办实“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2022-11-28 17:26作者:记者 黄锡顺 通讯员 郑文敏来源:福建法治报

本网讯  “今天这样的调解处理方案,我很满意!我相信,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大家理解信任多了,越级上访自然就少了。”日前,记者在周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采访时,谈起自身一起信访诉求,上访群众林女士发出如是感慨。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近年来,周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推行“领导包案、部门联动、群众自治”工作方法,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领导包案,啃下信访“硬骨头”

 

9月19日,在周宁县七步镇司法所会议室,信访人许某和县、镇两级领导干部促膝谈心,现场签订了息访协议书,一起历时6年的信访积案圆满画上句号。

 

2016年始,许某因大小三十余件问题不断上访。信访包案的县领导了解到许某信访案以后,高度重视,成立信访事项化解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案情梳理会议,深入信访人家中耐心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信访事项,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最终赢得信访人的理解,签订了息访协议。

 

许某信访事项的息访是周宁县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办理信访案件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周宁县采取领导干部带案下访、集中接访、调研走访、重点回访等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拜访、包案,从“背靠背”到“面对面”、从“你上来”到“我下去”,有效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陈年诉求有人听,复杂矛盾有人管。通过领导包案形式,成功化解处置了一批疑难信访积案,信访举报件办理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周宁县信访局局长肖孙春说。

 

干部下去多了,群众上访少了,一批疑难信访问题得到解决。今年以来,周宁县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219批364人次,其中带案下访58批135人次,公开接访118批180人次,入户走访33批39人次,上门回访10批10人次,推动化解信访积案5件,化解矛盾纠纷55件。

 

部门联动,合力攻坚“拔钉子”

 

“不少信访积案往往因为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任务交叉,导致群众反复跑、多地跑,而迟迟不能化解。”肖孙春坦言。

 

为此,2021年,周宁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周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简称“社治中心”),首批整合县信访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人社局、城市管理局和狮城镇等7个部门(单位)入驻,其他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均建立“工作专班”,与“社治中心”无缝对接衔接,探索创新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群众诉求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周宁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治中心’的运行进一步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实现‘阳光直通’。”

 

2016年,由于环境保护等原因,市民黄某自愿搬迁养鸡场,造成损失。为挽回经济损失,黄某连续上访多年。如何合理解决黄某诉求?今年3月份,“社治中心”联合信访局、浦源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多次会商,通过实地测绘,结合第三方评估价,给予黄某适当的补助,依法妥善解决。


对重大疑难纠纷、群体性纠纷和信访案件,“社治中心”通过“3+X”联席会议机制,以法官、援助律师、首席金牌调解员为“主体”,相关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为“合力”,多元化攻坚化解“难硬重新”矛盾纠纷和重特大纠纷积案。

 

助力解决“烦“薪”事,成功结清390万拖欠工资,涉及农民工80余人;解决上学难题,筹集救助资金,用心用情让玛坑乡杉洋村困境儿童无“后顾之忧”……如今在“社治中心”,一个个信访人心中的“疙瘩”慢慢解开,一张张信访“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的“满意清单”。

 

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卷。“社治中心”成立一年多来,成功化解伤亡、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236起,其中“治重化积”件46件。

 

群众自治,基层调解“化干戈”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处理信访问题必须抓早抓小的重要性。

 

如何抓早抓小?周宁县以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坚持群众自治原则,积极推进县级“金牌调解员”“金牌调解工作室”培育工作,努力构建“金牌调解工作室”村村全覆盖的市域治理“周宁模式”。

 

记者走进设在周宁县狮城国际小区的“小林调解工作室”,只见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个个印有主持人、调解员、当事人、记录员等字样的桌牌,还有一摞厚厚的调解工作卷宗,调解员林陈水正忙碌着翻阅卷宗。

 

小林调解工作室于2020年4月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负责人林陈水身处调解工作一线,先后推出“工地矛盾工地化解”“小区矛盾小区化解”“家庭矛盾家庭化解”等工作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22年以来,该工作室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9起。

 

“我们想把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社区)、琐事不出‘格’,真正帮助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林陈水说。

 

在周宁,像这样的品牌调解工作室还有很多家。调解员们发挥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听牢骚、拉家常,以管用、有效的“土办法”化解“鸡毛蒜皮”的一桩桩矛盾纠纷。

 

每周,调解员周孙祖都要到社区去转转,与群众聊聊天,主动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村民来到“华弟调解工作室”,寻求调解员郑华弟帮忙化解纠纷……

 

截至目前,周宁县已建立和完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66个,培育打造了2个市级、22个县级“金牌调解工作室”,并建立了调解员专家库和人民调解员协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