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

两县三地共创边界繁荣和谐新走廊

2020-07-29 10:01作者:周天鑫 张传滔 魏来源:
    泗桥乡位于周宁县西北部,与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澄源乡毗邻。由于地处边界,一直以来,辖区涉边矛盾突出,成为典型的“三多”乡镇:信访问题多、矛盾纠纷多、群众热点难点多,诸多矛盾汇成一道亟待***的管理难题。
  为了有效化解边界矛盾,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2010年7月以来,泗桥乡党委、政府依据两县三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的特点,着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在不断走访、总结、提升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以“共创和谐繁荣边界”为目标,以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信息联网、区域联防为主体的“四联四创”机制。
  今年7月,该机制又取得了新突破,泗桥与镇前两个乡镇签订了《睦邻友好邻村平安创建协议》。《协议》详细制定了边界村的计生、土改、三权四定的山界和地界、河港灌溉用水及饮用水等共建工作,进一步促进合作发展。
  组织联建争创先锋边界
  泗桥乡党委把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建立了边界积极分子、流动党员台账,让他们就近参加党校学习培训、支部生活;充分发挥三方优势,找准合作结合点,党员带头发展生产,帮助群众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赤岩村吴佛明、谢传基等党员就是“四联四创”活动最早的受益者。2010年,他们到镇前、澄源两地反季节蔬菜基地参观、培训、学习,掌握了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当年该村就连片种植反节季花菜80亩,增加收入20万元。不仅如此,他们还组建“党员创业互助组”,***产量和生产技术难题。2012年,在“党员创业互助组”的带头下,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种植管理、销售等问题,年增收80多万元。
  三年来,三地组织流动党员多次开展基地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培训、支部活动,互相捐款捐物15万元,带动900多人实现就业,形成了党员培训、教育、管理、互助“四位一体”的异地党建联系服务新格局。
  产业联营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建立经济联营发展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成立联合农业产业协会、交流生产技术和先进生产经验,泗桥乡出台一系列制度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李昌设是赤岩村花椰菜种植户,多年来,他一直靠着自个儿摸索的经验种植蔬菜。可8亩菜地每年收益只有3万多元,难以扩大规模。两年前,三地联合成立农业产业发展互助协会。协会立即从政和镇前请来技术员做指导,从育苗、种植到管理、储藏都手把手地教。现如今,他的花椰菜长得壮、收得多,菜地也从8亩发展到20亩,有望迎来好收成。
  在产业互补互助联营的带动下,三地联合成立了反季节蔬菜、茶叶、毛竹、烟叶等专业种植合作社,联合垦覆毛竹5000多亩,发展反季节花菜种植320亩,发展烟叶种植500亩,马铃薯700亩,学习推广乌龙茶种植、加工、销售经验,发展乌龙茶种植400亩,实现了两县三地经济产业互补互惠互利联营发展。
   信息联网创新信息共享平台
  两县三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资源共享、情况互通的信息平台,实现了计生、党建、综治等工作动态实时交流,为异地证件办理、户籍接转以及查环查孕优生检测服务等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谈起异地办证,洋尾弄村民许金兰赞不绝口。夫妻俩长年在澄源乡经商,打个证明、办理证件都必须赶回来。信息联网建立以后,他们只需提供必要材料到居住地相关单位申报,由其转交户籍所在地处理,足不出户就能拿到证件。
  三年来,三地帮助异地办理计生关系接转25人次、计生证件28份、办理公安暂住证件90多张等,真正实现异地服务上门。
  区域联防创新综治维稳机制
  边界安宁,三地携手共创。2010年以来,三地通过签订“和谐边界综治联防工作协议”,强化综治成员单位协作管理,定期召开联防联调联席会议等,进一步推进了两地党委、政府相互走访与信息沟通,及时排查化解了边界矛盾纠纷,维护了边界和谐稳定。
  2010年10月,在泗桥、镇前公安派出所、联防队的共同配合下,在外屯抓获2名涉嫌杀害浙江女警的犯罪嫌疑人;2013年4月,西溪寿洋森林火灾,交界两地组织5个村120多人在2个小时内扑灭。
  三年来,边界村共联合开展邻边地区治安隐患联动走访排查12次,排查清理治安隐患12个,成功查处案件9起,调处矛盾纠纷17件,联合处置森林火灾等应急事件7件,确保了边界地区安定稳定。
  3年来,流动党员在互动中找到“家”、特色产业在互助中发展壮大、流动人口在异地享受快捷的办证服务、矛盾纠纷在调解中握手言和……两县三地构筑起一道闽北边界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融、人缘相亲的和谐新走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