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担当实干化解矛盾
周宁县司法局化解21起工业用地征地纠纷
本网讯 如今,宁德市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众多重点项目集中落户,地处宁德地区西北部的周宁县也不甘人后,周宁县不锈钢产业园积极对接千亿产业集群,实现山区与沿海联动发展。园区项目规划在李墩镇用地面积达3300亩,总投资近30亿元,引进不锈钢深加工企业30至40家。一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5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税收3—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当这幅崭新的画卷在李墩镇六浦洋平原徐徐铺展开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因为“安征迁”而引发矛盾纠纷。
敢于担当,顾全大局
2019年4月23日,县委常委于洋、县政府副县长何晓建在李墩镇召开李墩镇工业园区征地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发现随着征地工作的推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凸显,引发了疑难纠纷。这些纠纷就像地雷,若处理不慎极易引爆群体性事件,既损害了群众利益,又影响了征地工作进度。会议上,征地领导小组决定由何晓建副县长牵头,抽调李墩镇、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林业局、信访局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周宁县不锈钢工业园区征地纠纷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在初步调查后发现,征地主要涉及李墩村、黄埔村和陈厝村,村与村、各村村民之间对土地权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严重影响征地进展,协调小组的工作难以开展。为不影响征地进程,经县委和司法局协商决定,抽调司法系统基层工作及调解经验丰富的九个司法所所长(负责人)充实到李墩产业园征地纠纷协调小组,为期两个月。“这次调解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展现司法系统调解能力和水平难得的一次机会,你们务必要提高思想认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为县里的重点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局领导对所长(负责人)们提出工作要求。
情法并用,奋力破局
司法所所长(负责人)们充分认识征地拆迁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动担当,火速支援,配合协调小组工作走上正轨。所长(负责人)们将征地小组上交的三十余起纠纷按照情况、性质等内容进行分类,先行剥离属于个人之间的小面积纠纷,交还征地责任单位进行调处;同时把纠纷协调小组成员分成四个调解小组和一个内勤组,每个调解小组负责调处五到八起性质相近的纠纷,内勤组负责到档案馆收集证据材料和整理内页;各小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协调小组抓住“五一”期间返乡人员较多,是了解调查纠纷情况的好时机,通过加班走访,基本摸清各起纠纷的事实,在一团乱麻中找到了线头,制订了相应的调解方案上报审议。方案通过后,迅速展开工作,五月上旬,李墩村的纠纷户同意调解方案并签署征地协议;五月中旬,陈厝村下转盘自然村的纠纷户同意调解方案并签署征地协议;六月初,黄埔村的纠纷户同意调解方案并签署征地协议。至此,本次协调小组的任务完成了大部分,只有陈厝村的部分纠纷户一直反反复复,口头同意,但转身就反悔,调解小组的工作陷入了困境。为破解困局,六月初,协调小组决定集中力量,专攻陈厝村纠纷户。陈厝村与李墩村、黄埔村等多个村交界,又有迁居的外来户,历史渊源久且人员组成复杂。因人口较少,存在弱势心理,陈厝村的纠纷户态度都较为强硬且反复无常。为了化解陈厝村纠纷户心理的“疙瘩”,调解员们多次上门走访,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同时向他们展示收集到的证据材料,释明纠纷地块权属流转的历史渊源,并且通过纠纷户的家人朋友对其做思想工作,渐渐地陈厝村的纠纷户态度开始转变,慢慢地接受了调解方案,并且陆续开始签订征地协议。
化解纠纷,服务大局
本次调解任务,共有21起纠纷,涉及纠纷地块面积达113437.09平方米,牵涉157户村民,纠纷协调小组历时两个月基本完成征地领导小组交付的任务。在这次纠纷调解过程中,协调小组的成员们共收集核实了600余份书证材料、制作了70余份调查笔录,前往各纠纷山场现场勘查30余次,上门走访与电话走访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协调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村民)讲政策、摆道理、说法理,面对面沟通,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增进互信,解决了法律上的认识误区,有力的推进了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营造优良的营商投资环境,为周宁的快速发展和平安周宁创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