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

31岁的他倒在调解劳资纠纷的路上……

2020-12-24 09:32作者:黄锡顺 龚丽雯 王来源:

        追记周宁县公安局李墩派出所民警许杨林

        本网讯 办公室里,单警装备齐齐整整地收纳在柜中,桌上的流动人口登记表记录着未完成的工作;值班宿舍,被褥简单地平铺着,在“云端之城”这个寒冷的冬季,仿佛仍在期待主人的温暖……

        同事们仍然觉得,推开门,他还会坐在桌前用爽朗的笑容招呼大家。但,空荡的桌椅却无声地倾诉着残酷的事实:他再也回不来了!

        12月19日上午,周宁县公安局李墩派出所民警许杨林在出警处置一起劳资纠纷时,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一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1岁的寒冬。

        获悉许杨林因公牺牲后,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冯延,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东川,副省长、公安厅长田湘利,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世雄,副市长、公安局长胡楠,周宁县委书记袁华军等领导作出批示,众多干部群众前往吊唁。

        “胸骨中间烧进来疼怎么回事?”
        ——成了夫妻间最后的诀别

        “胸骨中间烧进来疼怎么回事?”“不知道诶。”许杨林的妻子陈淑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句微信对话,成了她和丈夫之间的永别。

        12月19日,星期六。上午10时30分许,李墩派出所接报李墩镇工业园区发生劳资纠纷警情。正在所内值班的许杨林一看报警人是某公司安全科科长杨波,当即意识到此前调解的一起劳资纠纷又出了新状况,喊上辅警阮陈雄、叶章露,一同赶往现场。

        10时38分,三人抵达园区,往二楼走去的许杨林却突感胸口一阵疼痛。为了不耽误工作,许杨林吩咐阮陈雄二人先行上楼,自己则到安全科向杨波与保安队长冯忠江了解纠纷情况。可没过多久,冯忠江就冲上楼对阮陈雄喊道:“你快送许警官去医院,他胸口痛得厉害。”

        从分头处置警情,到再见许杨林,前后不过10多分钟的时间,可此时许杨林的状态已十分糟糕。“我上前搀扶他时,才发现他的脸色一片惨白,脚步虚浮需要支撑才能走动。”阮陈雄说,尽管如此,上车前许杨林心中还记挂着工作,虚喘着对他说:“这里的劳资纠纷还没处置好,你让教导员先帮我顶一下。也和所长说一声,我去趟医院,很快就回。”

        11时许,在赶往周宁县医院的路上,许杨林突然浑身抽搐,陷入昏迷。这个说着“很快就回”的年轻民警,终因抢救无效于12时37分不幸逝世。经医院初步诊断,死因系心源性猝死。

        事后,阮陈雄回想起,早在当日上午8时许,许杨林就曾说过胸闷。他让许杨林去医院看看,许杨林却说:“没事,喝点开水缓缓。”10时25分,就在出警前6分钟,许杨林给妻子发去消息“胸骨中间烧进来疼怎么回事”,可不精医理的夫妻俩都没重视身体发出的警报。

        “这阵子,他太累了!”陈忠辉说,为了这起劳资纠纷,他和许杨林已经连续多天组织调处。

        许杨林在出警过程中了解到,李墩镇工业园区一承建公司存在劳资纠纷,便第一时间向所长汇报,并主动介入调解。

        12月17日上午8时30分许,在接替家有急事的同事值班一天后,许杨林顾不上休息,和陈忠辉一同前往工业园区组织第一次正式调解。但因情况复杂,直至当晚24时,调解工作仍没有进展。

        18日8时,许杨林再次赴工业园区处置劳资纠纷。到当晚18时许,与其中三个班组谈妥调解事项,他才回到所里。简单吃过晚饭后,又到陈厝村、湖头新村摸排出租房屋,采集登记了61个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直至21时回到所里继续值班。

        19日上午,许杨林再次接到报警前往处置,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次出警过程中……

        “在许杨林警官的积极介入调解下,这起劳资纠纷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他牺牲当天上午的出警,正是为了确保之前调解成果能顺利落地。”杨波说。

        李墩派出所辖区坐落着周宁县目前最大的工业园区,是周宁“筑梦百亿工业”的重要项目。虽然还处于建设阶段,但年均流动人口也有近5000人,其中较为固定的外来务工人员1200余人,派出所警情呈井喷式上升。“许杨林主动作为,任劳任怨,担负起矛盾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交通警情处置、反诈禁毒宣传、夜间巡逻等各项基层派出所对口业务。”回忆与许杨林共事的1000余个日夜,陈忠辉心中满是酸楚。

        “不忙时带孩子坐趟火车”
        ——成三口小家永远的遗憾

        在妻子陈淑颖看来,许杨林身上最能打动她的,就是真诚。她说:“这份难得的真诚,在对待父母时是孝顺体贴,对待妻女时是负责担当,对待工作时是尽职尽责。”

        许杨林出生在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家中有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二,自幼懂事好学。因为家庭贫困,姐姐、弟弟和妹妹三人没能完成学业,父母举全家之力供许杨林到周宁城关读书,承载了一家人的希望。许杨林不负重望,2014年从理工学院本科毕业后顺利考入周宁县泗桥乡政府,成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在这里,他和妻子陈淑颖相识相爱。

        其间,正值省重点工程衢宁铁路周宁段建设安征迁关键阶段,需要选调一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专业对口的许杨林经面试后被县委县政府选调到“铁办”工作。长达2年半的工作中,他发挥专业特长,风里来雨里去,为家乡建设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

        2020年9月,周宁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方邀请建设者们前往乘坐体验,但已经参加公安队伍的许杨林因办案没能成行。“和我说起这事时,我能看出他心中非常遗憾。为了安慰他,女儿还画了一幅火车简笔画送给爸爸。”陈淑颖说,他们还约定等不忙时带着孩子一起坐火车,没想到却成了他们一家三口永远的遗憾。

        许杨林的这个遗憾源于公安,但他的别样人生同样源于公安。2017年4月,怀着对人民警察职业的崇敬与向往,许杨林毅然选择报考警察职位,并顺利圆梦。

        “28岁,非公安专业出身,坦白说许杨林刚入所时,我对他还有点不放心。没想到他却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业务‘小白’到骨干的蝶变。”陈忠辉说。
挂所领导、周宁县公安局副局长黄高松说,入警以来,经许杨林承办的案件,虽然没有大案要案,都是普通的刑事、治安案件,但他始终秉持“案件无大小”的理念,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到了“执法办案零差错、干部群众零差评”。

        “他移送到检察机关的案卷材料非常规范,几乎没有瑕疵。这对于一名新警而言,非常难得。”多次与许杨林对接案件的周宁县检察院检察官王德才和张洪生异口同声称赞道。

        许杨林的敏而好学、精益求精、恪尽职守,很快让他在公安队伍中放出异彩。2020年7月,在侦办一起跨境赌博案时,周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专案组在一众民警中抽调了警龄3年不到的许杨林协同办案一个多月时间。
专案组成员赖师强说,在查控涉案资金流水时,许杨林连续多日加班,最终从成千上万条涉案银行账户流水中发现关键信息,助力专案组锁定11名主要涉案人员,对案件破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赖师强不知道的是,在许杨林抽调刑侦期间,妻子陈淑颖因工伤致胸骨凹陷性骨折。那些日子,许杨林不仅要忙着办案,还得时常抽空回家照顾卧床的妻子,每日忙得脚不着地。

        “最忙的时候,他只能利用吃饭时间回家帮我洗个头,吹个头发。在我去福州继续治疗的20多天,他甚至抽不出时间送我一程和接我回家,但我知道他心中一直记挂着我。”陈淑颖向记者展示了她曾发布过的一条微信朋友圈,配图是许杨林为她洗头时她偷偷拍摄下的一幕,文字却是精心编纂:“是多么的有缘分才会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今年的沟沟坎坎有点多,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

        “爸爸怎么睡着不陪我玩?”
        ——是不忍告诉女儿的真相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许杨林和陈淑颖在抗击疫情中,双双表现突出,被授予“宁德市最美抗疫家庭”荣誉称号。

        2020年2月2日,是女儿的3周岁生日,刚刚回到家中的许杨林还未放下手中的生日蛋糕,便接到紧急通知,李墩镇芹溪行政村中村自然村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来不及抱抱许久未见的女儿,许杨林又匆忙赶回所里,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投身抗疫。

        不久,中村自然村一家6人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按照县指挥部部署,李墩镇对中村自然村启动全面管控。许杨林和同事在管控点24小时轮班执勤。在气温接近零度、阴雨连绵的恶劣环境下,他们足足坚守了18个日夜,确保了疫情不再扩散。

        其间,许杨林主动请缨和工作人员每天对中村17户52人早晚两次测量体温,动态观察村民身体状况。当时,防护用品极为紧缺,许杨林在领到防护服后转身却给了村医魏忠宝。他说:“你要近距离给村民测量体温,风险更大。”

        妻子陈淑颖在抗疫中同样冲锋一线,先人后己,表现突出。夫妻俩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担当。

        “再过40多天就是宝宝四周岁的生日,这次咱们一定给她好好庆祝生日。”除了女儿的一周岁生日外,之后的两个生日,许杨林都因工作原因而没能陪在女儿身边。就在牺牲前的几天,为了弥补遗憾,许杨林还和妻子约定,女儿四周岁生日时,一定好好给女儿庆祝生日。可没想到,这个约定再也无法兑现。

        “爸爸怎么睡着不陪我玩?”12月19日下午,在周宁县殡仪馆,女儿天真地以为爸爸只是累了睡着。陈淑颖眼里噙着泪水,不忍告诉女儿事实真相。

        陈淑颖时有数落丈夫是个“骗子”。他曾向她许诺,要照顾好她们母女一辈子。可从警后,他却把更多的“照顾”留给了群众。

        “下班或周末时间,如有群众来办业务,我们都要提供暖心服务,他们来一趟不容易。”三年来,身兼户籍工作的许杨林,总是热情服务群众。

        一段时间,派出所门口不时会出现一个80多岁的老妇人,说一定要当面感谢许警官。原来,辖区一精神病患者叶某某不时会将石头往街道上投掷,非常危险,其老母亲陈明珍无奈到派出所求助。在许杨林的帮助下,叶某某被送往医院治疗。在持续住院一年多出院后,他们家还欠着医院约2万的医药费。许杨林得知后,想方设法为他们申请救济补助,终将医药费补上。叶某某出院后情况好转,如今生活已能自理,还能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在这之后,陈明珍老人经常到派出所等许杨林,派出所同事说许杨林出去工作了,可第二天老人又来了,直到等到许杨林为止,就是想当面表示感谢。

        点点滴滴,不胜枚举,许杨林同志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群众“贴心人”“知心人”。许杨林牺牲后,众多干部群众自发前往吊唁,真情送别。当地干部群众有口皆碑:“这位年轻的民警,普普通通,可他干得勤勤恳恳,活得实实在在,付出真真切切。”

        虽然从警只有短短3年余,但许杨林却用生命和青春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使命担当。离开这个世界的同时,他也将名字永远刻在了老百姓的心碑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