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检察蓝”护航,“绿叶”变“金叶”
本网讯 站在茶园的山头,放眼望去,漫过山脊的梯田式茶园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新抽的茶芽缀满露珠,折射出翡翠般的光泽。茶农身挎茶篓,穿梭于云雾缭绕的生态茶园,抢抓春茶价优好时机。穿梭于茶园间的,除了忙碌的茶农,还有一群特殊的身影——寿宁县检察院的检察官。
寿宁县地处闽浙边界,山高林密,是高山茶之乡,茶园总面积18万余亩,茶叶年产量达2.45万吨,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已成为寿宁的农业支柱产业。
近日,寿宁县检察院开展茶叶质量与安全公益诉讼调查,邀请部分寿宁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一同深入南阳、清源、斜滩、托溪、坑底等乡镇,向茶企、茶农全面了解茶叶品质、农残检测、经营销售、茶叶包装、品牌保护、荒野茶保护利用现状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是春茶加工的高峰期,一定要牢记安全生产”“茶叶加工有没有遇到困难”“交易有没有发生纠纷”……在本地一家茶厂加工车间里,各种制茶机器正在高速运转,检察官一边进行安全检查一边叮嘱着,并与茶厂负责人就茶厂经营、安全保障等情况进交谈。
“司法保护不是终点,而是对区域茶文化溯源寻根、传承致远的起点,要从法治上着力,部门密切协作,护航当地茶产业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让茶香飘出大山。”寿宁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高监督合力,2024年寿宁县检察院与县人大、县政协共同出台《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工作办法》,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寿宁的深山老林中藏着大片的荒野茶,因其生态稀缺性、内含物质丰富、风味独特,系茶中珍品,对提升茶叶品质、树立高端品牌具有重要作用,亟待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为此,寿宁县检察院调查组到南平政和、浙江庆元开展调研,借鉴周边地区荒野茶保护与利用的先进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古茶树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在对待荒野茶树资源保护的认识程度不够,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调研,尽快全面摸清荒野茶底,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对荒野茶树进行有效保护。”寿宁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叶树平说。
一片茶林,绿了山川、富了百姓。下一步,寿宁县检察院将持续推动落实法治“护茶行动”,结合寿宁县茶文化资源,以检察履职守护“茶经济”,让“绿叶”变“金叶”的过程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