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法院:诉非联动促和谐
本网讯 2015年7月16日,借款人林某以购销龙须菜需要周转资金为由,在宁德市农商银行申请普惠金融卡一张,贷款额度3万元,后因经营不善,无法全额偿还本息。
宁德农商银行多次电话催收及寄送催收函,并通知进行贷款化解,林某均表示目前无能力归还。宁德市农商银行迫于收回贷款压力,无奈之下起诉到蕉城区法院。
受理案件后,蕉城区法院立即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当日便将此案推送至人民调解平台,指派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并安排对接员额法官提前介入指导。该院针对林某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与宁德市农商银行达成调解优惠政策,对其给予减免逾期期间违约金的让利;另一方面与其分析贷款久拖不还的后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还款意见,圆满完成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息纷争,诉非联动促和谐。今年3月25日,在省法院和市中院的指导下,蕉城区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诉非联动中心,主要功能是对接综治网格治理,指导纠纷前端化解。
中心在所有民商事案件收件时,尽量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模式解决纠纷。对于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案件,全部导入诉前调解平台,委派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同时通知相关员额法官提前介入跟进指导,做好诉调对接和司法确认工作。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及时予以立案,以达到缓解当事人矛盾,减少源头案件数量的效果。
据蕉城区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宋小平介绍,“如果民事纠纷不经调解或调解不成,都进入诉讼程序,将造成巨大压力。而且过去很多纠纷调解后,当事人又反悔,最后还要起诉到法院,白白耗费前期基层调解的人力物力。诉非联动,避免了很多无用功。”
据了解,推行诉非联动前,蕉城区法院共有39名法官,每名法官的年平均案件审理量达到326件。推行诉非联动后,该法院去年一年和今年前5个月分别调解案件214件和137件,案件的审理也从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变、从高效率办案向高效益结案转变。
纵向上机制逐步理顺,横向上如何延伸触手?蕉城法院立足诉讼源头,以诉非联动中心为基础,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通过建设样板调解组织和联络点,指导乡镇街道成立调解组织和联合中院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实现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机制无缝衔接。
“矛盾纠纷出现在哪里,联动调解就延伸到哪里。”蕉城区法院院长张海光说,“联动的关键还是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依靠法院、基层调解员、乡村、司法所、综治办等多方力量,让诉源治理系统化,变成联合行动。”
目前,该院在全区设立村居型、行业型、项目型等诉非联动中心联络点6个,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2个,特别是针对矛盾纠纷多发的道路交通、小区物业、金融借款等领域,对接相应的调解组织,设立了专门的联络点,促使纠纷解决专业化、集约化。该院还制定出台了《宁德市蕉城区法院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特邀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指派员额法官对接跟踪指导个案,提高调解成功率。
借力互联网和大数据,蕉城法院还自主研发全省法院系统首个诉非联动信息化移动调解平台,在最高法院现有调解平台的基础上自主研发构建包括诉前案件统计、释明引导、案件审理、调解员管理、线上解纷、业绩评价等模块于一体的电脑端和手机端联动平台。
依托大数据分析,该平台可根据纠纷性质和矛盾双方所处地域,根据专业性、就近性和便利性原则智能选择特邀调解员进行预分案,并以“电子诉状”形式通过平台直接推送至调解员手机端,员额法官可以通过平台与调解员互联互动,在线对接指导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使诉非联动无缝对接、快速办理。
一份沉甸甸地成绩单,书写了蕉城区法院对诉非联动机制的深入探索。据悉,2020年1月1日至11月20日,蕉城区法院一审民商事收件4718件,去年同期一审民商事收件5101件,同比自然下降7.51%,2020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一审民商事立案3008件,去年同期一审民商事立案5101件,同比下降41.03%,其中通过诉源治理下降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