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一件 普法一片——走进柘荣县“谢圣耀普法工作室”
本网讯 近日,记者步入“谢圣耀普法工作室”,赫然映入眼帘的是“调解一件 普法一片”八个大字和井然有序的亮牌公示及职责制度。这里不仅是矛盾的“减压阀”,也是群众普法的“加油站”,备足了各类法治报刊、杂志、宣传册等。
“谢圣耀普法工作室”成立于2023年3月,设在柘荣县溪坪街古稀调解员谢圣耀家中,熟悉的人都叫他“老谢”。他是一名扎根调解一线十几年的专职人民调解员,曾先后担任过县人大代表、党代表,获得“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宁德市金牌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该工作室依托调解员和“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在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员职责的同时,将调解和普法相结合,边调解边普法。工作人员既当舆情信息员,又当普法宣传员,热心为群众联系解答涉农、涉法等问题,引导群众利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因此,这里也被誉为社区里的“普法小院”。
该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前后组织参与了国家安全日宣传、“民法典宣传月”集中宣传等活动,并结合社区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多场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同时,工作室成员利用调解案件的契机,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教育群众懂法、守法,真正做到“调解一件 普法一片”。
采访中,谢圣耀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当事人袁先生的奶奶去世后,其叔叔和姑姑提出进行遗产继承;其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也要求对房产进行遗产继承。协商无果后,袁先生找到谢圣耀进行调解。此案涉及人员较多、关系复杂,工作室人员经过调查,了解到张奶奶生前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该房屋继承份额全部由孙子袁先生继承。针对此情况,调解员通过电话、入户等方式,与袁先生的叔叔、姑姑多次求证,并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最终双方承认张奶奶生前的口头遗嘱,同意放弃该房产的继承份额。
而针对袁先生的两个妹妹,调解员了解到她们虽然因种种原因上了袁先生父亲袁某甲的户口簿,但与袁先生并无血缘关系,且两个妹妹常年和亲生父母一起生活,并不存在真实的收养关系。经过工作人员充分释法说理后,最终她们同意自愿放弃该房屋的继承权。最终各方达成协议,纠纷得到化解。
据了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件,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00多份,接受咨询1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