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英山:综治中心规范化 开启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网讯 近年来,柘荣英山乡将综治中心作为协调各方、为民办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积极整合基层各方力量,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联合资源,平安建设无缝推进
以“1+6+N”法治服务矩阵工作机制为主题背景,统筹整合法治服务、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等资源,将综合联勤警务室、绿柳检察服务点、诉非联动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信访评理室、法学会会员工作室6类载体集成于综治中心,发挥综治协管员、网格员、综合调解队、党员先锋队、治安联勤队、草根和事佬、行业协会等N种力量作用。
实行制度上墙、流程公示、定岗定责,调解员与来访群众面对面沟通,进行调解、疏导。整合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便民服务等资源,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充分发挥资源、服务、治理、创新等效能,进一步推动实有人口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防控、基层平安创建等涉及多个部门联动的工作开展,形成“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打造“一条龙服务,一站式解纷,一揽子解决”模式,切实做到“只进一扇门,服务不缺位”。
联动共治,矛盾纠纷“闭环化解”
以“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为综治服务宗旨,同步设立村级综治中心14个,构筑以乡综治中心为支撑,村(社区)综治中心为基础,一体化管理、实战化运行的两级平安建设工作平台。
不断完善群防群控自治网格,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下设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16个,战时网格39个,专属网格员通过柘荣县网格化信息平台、云上协同APP,对网格内居民信息登记造册,摸清社情民意;构建民意收集和隐患排查机制,实现网格化管理全域全覆盖。同时,持续深化乡村警务战略,推广“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协助做好网格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治安协防、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形成以网格化服务管理数据为底座,各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要素有效汇聚,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的综合性、指挥性、实战性平台,实现运转规范、衔接有序、联动高效。
今年以来,依托综治中心网格调处矛盾纠纷189件,调处率100%。
联“网”办理,为民服务“兜底受理”
充分考虑乡村矛盾纠纷特点,坚持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发挥“线上+线下”渠道优势,全面排查矛盾纠纷,集中把脉,从源头促进矛盾降级、纠纷减量。
线下,按照德治教化提升基层治理的文化引领能力,建设综合会议、商议、协调及多元调解为一体的多元调解室,设立接待接访茶座,方便接待来访群众。让乡村干部、网格员化身为群众的“布衣法官”,确保案结事了无积怨,信访稳定无隐患,并落实好人民调解“一案一补”“以案定补”等措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书面调解案件每件补贴120元、口头调解的简单案件每件补贴40元,切实增加人民调解员的职业荣誉感、获得感。
线上,探索推进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强化“互联网+社会治理”思维,整合“一体化网格系统”综合治理大数据,建立各种社会动态感知模型。同时,全面推进“数字化+小程序”模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运用“数字英山”小程序的“随手拍”功能,实时上报所辖区域内脏乱差、矛盾隐患等问题,实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解决”;依托“在线办理”“政策咨询”“书记信箱”等功能征询意见,及时处理办结群众诉求事项和舆情舆论。形成以“一盘棋、一张网、一个库”的英山“掌上服务大厅”,让群众在家“躺平”也能办事。
目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各类民生问题18个、诉求2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