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元调解力量 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柘荣县探索访调对接新模式
本网讯 近年来,随着“小县大城关”的推进,柘荣县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各类信访矛盾也逐渐凸显。为此,柘荣县不断激发多元调解的创新活力,率先开展访调对接试点工作,前移工作阵地,着力打通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以矛排中心为枢纽,畅通调处网络
县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下辖9个乡镇已完成综治信访中心建设,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整合信访、司法、人民调解、社会事务办等工作资源,形成化解工作合力。建立县、乡(镇)两级信访中心与访调对接工作室的多向沟通、联调机制。人民调解员、草根和事佬、信访干部轮值参与信访接待,对于适用人民调解的案件,只要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和可能,就及时介入,配合各相关部门快速分流调处,实现访调无缝对接。遇到复杂的信访纠纷,由各信访中心、访调对接工作室、民间调解中心进行三级联调,同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群众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日常由各网格的义务宣传员向群众详细讲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依法维权的意识。通过构建多元互动、顺畅衔接的服务管理网络,有力保障了溪坪旧街改造、县体育中心、乍洋乡工业园区、城郊乡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安征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情法兼顾为抓手,助推案结事了
为充分发挥调解前置作用,减轻信访工作压力,柘荣县成立访调对接工作室,在广泛开展一线排查,落实访前调解的基础上,选聘资深律师为法律顾问。对于医疗纠纷、意外伤亡等突发事件,访调工作室也能够第一时间介入,提供法律援助,有效预防矛盾激化。去年年末,医院中一新生儿意外死亡,获悉该事件后,双城镇立即组织访调对接工作室成员前往了解情况。因幼儿死亡,患方家属情绪失控、言行激烈,调解员通过耐心讲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规,使家属逐渐恢复理智,同意通过司法鉴定后进行调处。同时,为避免产妇在住院期间心理难以疏导影响恢复,调解员及时组织医患双方沟通,经协商由院方先行垫付费用,帮助家属及时料理后事。最终,调解员根据司法鉴定意见,结合法理人情进行劝解,促使双方就责任认定与赔偿要求达成一致,并经法院裁定确认双方协议生效,这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得到彻底化解。
以多元化解为驱动,提升基层力量
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整体联动与优势互补的访调对接工作协作格局,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民间调解员攻坚作用。对信访诉求高且缺乏理据的信访人,积极借助律师、人民陪审员等法律服务人员的非官方中介力量,普及依法维权知识,避免发生非访情况。同时,访调工作室将一批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民间“和事佬”纳入工作队伍,既能依据长期生产生活中所生成的习俗忌讳、乡规民约、家风祖训等开展调解,又能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运用“土话”把理说透、把情道明,让群众容易接受、愿意接受,从而促进历史遗留纠纷的妥善解决。自成立以来,柘荣县访调对接工作室一线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促成息诉息访10余件,协助化解历史遗留问题5起,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十余场,接待群众咨询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