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政法

茶山评理:兄弟心结在茶香中解开

2025-09-12 11:36作者:记者 黄歆宸 通讯员 缪昀捷来源:福建法治报

本网讯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感谢乡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了我们的纠纷跑了那么多趟!”近日,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的茶山上,一对曾因茶山归属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的堂兄弟,在周宁县玛坑乡综治中心的调解下重归于好,不仅划清了地界,还约定互相帮衬采茶。

 

这场转变的背后,是基层创新治理为乡土矛盾化解注入的“和谐力量”。从茶山上的实地丈量,到调解室里的耐心沟通,该综治中心用“枫桥经验”的本土智慧,在法理与乡情之间找到平衡点,让“茶山评理团”成为解开邻里心结的“金钥匙”,也让茶乡的和谐之香愈发浓郁。

 

评理团上山解心结

 

今年春茶采摘期间,首章村一对堂兄弟因双方茶山归属问题争执不下。村网格员上报后,玛坑乡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多元调解机制。一方面,该综治中心调动村中的“老一辈”“老茶人”组成评理团,凭借他们在茶乡的威望和对茶园归属、乡规民约的深刻理解,从邻里情谊和行业规范角度进行温情劝导;另一方面,该中心依托“陈桂清调解室”开展“一站式”调解,由双方阐明各自诉求,找准矛盾“症结”,对症下药,并阐法释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第二天一早,“茶山评理团”踩着露水上了山。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事情经过后,他们断定这场纠纷可以完美解决。于是,由评理团中熟悉两兄弟的“老一辈”率先出马,找兄弟俩谈心。

 

“兄弟之间血浓于水,别因为这点事伤了和气。”“老一辈”语重心长道。

 

哥哥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也不想和他闹成这样,可我们一家老小就指着这茶的收入,退一步就是一大笔损失。”“老一辈”看着哥哥,心知哥哥家中经济压力大,如果要解决此事,必须提出一个让双方利益都能得到保障的方案。

 

另一头,身经百战的专业调解员也找上了弟弟。

 

“茶山这块地从前几代开始就一直属于我们家,凭什么要白白送给他?”“他需要钱我就不需要了?”调解时,弟弟带着火药味反问道。调解员泡了一杯茶递到他面前,耐心地听他发完牢骚,并精准捕捉到其话语中透露的信息。随后,调解员循循善诱道:“如果你们继续闹下去,不仅双方都不讨好,到时候闹上法庭还要花更多的钱,对你们来说得不偿失。不如我们约一个时间,你们两兄弟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好好谈谈,怎么样?”面对调解员的温和提议,弟弟被感染,最终点头答应。

 

调解前夕,调解人员多方走访,查阅当年村里分地的档案资料,埋头于泛黄的故纸堆中。终于,在大量资料及当年亲身经历的老人提供的线索中,调解员最终划定大致地界,确定调解方案。

 

金牌调解室里喝“法律茶”

 

“陈桂清调解室”中,司法所工作人员给哥哥和弟弟泡上今年的新茶:“你们的情况我们都有所了解,按《农村土地承包法》,你们都有权要补偿,但法律也鼓励协商解决纠纷。你们是一家人,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多开心,不能因为这点问题就断了亲情。”喝了热气腾腾的茶,又听到这些话,兄弟俩对视一眼,态度都有所松动。于是,调解员趁热打铁,找出当地地图,用红笔标出调解员此前划定好的地界,并提出解决方案。“据我们了解,这块地界可以这样划分。对于之前双方在争议地块上共同种植的茶树,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另外,你们纠纷期间的损失,村中会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兄弟俩思考了一会儿,都觉得该方案公平合理,最终达成和解。

 

三壶茶过后,兄弟俩握手言和。“哥,今年你家制茶缺人手的话说一声。” 弟弟说。“好,一定不跟你客气。”哥哥揽着弟弟的肩膀笑着回应。

 

如今,首章村的茶山上又响起欢快的采茶调。两兄弟和解后共种的茶长势正好,成了乡里普法的新“活教材”。这缕飘荡在茶乡的“枫桥经验”清香,正浸润着越来越多人的心田。


编辑: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