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最美基层民警】孙高崧:数据网中的“追逃先锋”

2025-11-24 16:37作者:小编来源:福建警方

本网讯  编者按:伟大出自平凡,奋斗成就“最美”。在建设平安福建的新征程中,广大公安民警扎根一线、忠诚履职、奋勇争先,用汗水诠释担当,用心血书写忠诚。根据中央宣传部、公安部统一部署,福建省组织开展2025“最美基层民警”宣传选树活动,挖掘一批锐意改革、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福建警方”开设《最美基层民警》专栏,陆续推出20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报道,充分展示福建公安忠诚为民、爱拼敢赢的精神风貌。本期刊发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中队长孙高崧的“最美事迹”。

 

人物名片

孙高崧,男,汉族,198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中队长。从警15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第一线,足迹遍布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130多个城市,是“杨春警队”里的“追逃卫士”,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个人嘉奖5次,荣获“全省公安刑侦系统缉捕逃犯能手”“宁德市金牌工匠”“宁德敬业奉献好人”等称号。


640.jpg


8月,盛夏的闽东,温度飙升至近40摄氏度。与之相映衬的是,公安民警打击犯罪、破案攻坚的激情同样高涨。

 

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情报研判室内,情报中队中队长孙高崧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字符,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额头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慢慢浸透了警服。屏幕上,一张模糊的照片正在与海量信息进行精准比对,这是命案在逃犯罪嫌疑人黄某才留下的重要线索。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追逃战役,吹响了最后攻坚的号角。

 

“找到了!就在外省这个老旧小区!”凌晨三点,孙高崧猛地起身,声音里难掩压抑已久的激动。身旁的同事凑在他的身旁,只见屏幕上的信息完全契合,这个潜逃了30年的命案在逃犯罪嫌疑人,终于在数据的天网中现出了原形。


641.png


时间回溯到21年前。1994年10月,宁德市某工厂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杀人案,工厂经理和值班员遇害,1万元现金被抢。案发后,其他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唯独黄某才销声匿迹,如同人间蒸发了。

 

这起案件,成为压在受害者家属和工厂员工心头的一块巨石,也成了孙高崧和同事们放不下的心结。“每个在逃嫌疑人都是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定时炸弹’,多抓到一个,老百姓的安全感就多一分。”他常对着办公室墙上那张钉满图钉的地图感慨,而代表黄某才落脚点的那枚图钉,他却始终不确定钉在哪里。

 

七年来,只要工作稍有间隙,孙高崧就会重新梳理这起旧案,把泛黄的案卷翻了一遍又一遍,将零散的线索输入系统,反复比对分析。从黄某才户籍地的原始档案,到他曾经工作地的走访记录,再到海量的人口流动信息,五度跨省核查,无数个深夜里研判推演,他像一位耐心的猎手,在数据海洋中预伏守候“猎物”的出现。

 

“数据要活学活用,既要分析动态数据,更要动态分析数据。”面对队员们“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抓重点”的疑问,孙高崧总会结合这起旧案举例。他带着队员运用“信息关联、人案结合”的侦查思路,还原黄某才逃亡路上可能的行径。最终,孙高崧从一张模糊的照片入手,通过不断分析研判,锁定了潜藏在外省、早已改名换姓的黄某才。


642.png


8月24日抓捕当天,孙高崧带领抓捕队员,驱车千里,直奔目的地。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他们乔装身份,埋伏在黄某才居住的老旧小区。当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楼道口时,孙高崧率先冲了上去,一把将对方控制住。面对突如其来的民警,黄某才瘫软在地,长叹一声:“躲了三十年,还是栽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

 

这场跨越三十年的追逃,是孙高崧数据追逃生涯的缩影。

 

从警15年来,他坚信“科技是追逃的翅膀”。为了让数据真正成为“破案利器”,他反复复盘每一起案件,总结出“用活数据、用好技法”的八字追逃法。他主导搭建的智慧警务体系运行三年来,助力分局刑事案件破案率提升37%;在他的示范引领下,蕉城分局刑侦大队的12名年轻民警逐渐成长起来,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把数据追逃的“火种”传承下来。


643.png


闽东的青山常沐细雨。孙高崧说:“作为‘杨春警队’的一员,春哥‘有党性、有品性、有韧性、有血性’的精神内核早已融入我追逃工作的每一环节。警察就像山间的青松,只要根扎在打击犯罪的战场、心贴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因为我们代表着正义,为的是人民。”


编辑: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