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办案“零差错” 窗口服务“零投诉”
福安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对标“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本网讯 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福安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探索创新“党建引领、智慧治理、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近三年来,该所辖区警情数、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连续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5%、34%、20%,连续三年实现执法办案“零差错”、窗口服务“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阳光之翼”护航青少年成长
“淼苗姐姐,您放心,我现在过得很好,前阵子还被一家西点店聘为了面包师。今天就是特地和您道个谢,感谢你们这两年对我的帮助!”12月11日,城北派出所综合队队长蔡淼苗接到了一通感谢电话。
电话是辖区一位少年阿杰(化名)打来的。两年前,15岁的阿杰辍学离开校园步入了社会。因为少不更事,阿杰成为了一家赌场的“马仔”,为赌场望风。
“和大多数问题青少年一样,阿杰步入歧途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治安处罚,无论是社会效果还是法律效果都不甚理想。”城北派出所所长陈明告诉记者,阿杰到案后,该所即对其启动帮扶工作,通过建立一人一档、家校走访、确定帮扶人员、专业心理干预、制定回归之路、加大家庭关注、斩断不良社会关系等措施,让阿杰的人生重新走入正轨。
阿杰的故事,正是城北派出所“阳光之翼”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务站在护航青少年成长路上的一次有益探索。
城北辖区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34所,学生2.7万余名。为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切实保护被侵害的青少年合法权益,2016年开始,城北派出所党支部联合共青团、检察院未检部、教育部门、社区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设立了“阳光之翼”服务站,探索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主动干预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
“除了护校安园、宣传教育等日常性工作外,‘阳光之翼’主要对三类青少年,即问题青少年、受侵害青少年、困难青少年开展帮教、维权、扶助等帮扶工作。通过融合法律惩戒、心理干预和道德感召,在帮扶、教育、防范上下功夫,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陈明告诉记者,“阳光之翼”服务站成立以来共建档三类青少年115人,主动介入青少年案件61起,帮扶三类青少年47人,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93场。通过一系列探索帮教,实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发案数逐年递减趋势,形成了一套可行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城北经验”。
而“阳光之翼”的有效运行,也使整合党建资源创新社会治理的模式逐渐成型。目前,该所已联合辖区宁德市民族中学、女子护学岗中队、富春社区、团市委等11个获得中央、省级荣誉的优质党支部,共同创建“富春溪”党支部联盟,通过联络、联谋、联办、联创的方式,构建起了“资源共享”“手段共治”“机制共建”的共同治理格局。
“城北群众”带来社会治理新解法
2016年2月29日,城北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案件。民警将双方当事人带到派出所后,双方均回避斗殴事实并拒绝接受调解,要求警方处理对方。因案发现场是监控探头死角,又无法找到目击群众,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一个偶然的机会,办案民警在某微信群上看到一段两伙人在福安街头互殴的视频,其中熟悉的身影与场景立刻引起民警的注意。经比对,视频中反映的内容就是这起案件案发时,当事双方发生互殴的全过程。根据这段视频,该案得以圆满处理。
案件顺利解决,也给民警带来了更多的思路:如果延伸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造一支深入各个行业、遍布整个辖区的群防群治队伍,充分掌握社情民情,是否能给辖区治理带来新“解法”?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2016年,该所经过充分摸排调研,创新推出了“城北群众”警民互动平台。
3年来,“城北群众”群体持续壮大,并根据不同行业人员划分出包括学校政教保卫群、宾馆群、网吧群、小区物业群、出租车驾驶员群、出租屋群等30多个群体,注册登记群众1700余名,实现了各领域、各行业全覆盖,并设立了违法犯罪举报有奖制度,通过“警民面对面”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警民沟通,为侦破案件、社会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2016年至今,平台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620条,破获刑事案件72起,查处行政案件310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50人。
与此同时,经过不断的创新发展,平台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在线人口登记、居住证申领、无犯罪记录证明与宾馆住宿凭证开具、网上调解申请等服务功能,并开设了防诈常识、辟谣宣传、城北警讯等宣传发布专栏。平台还采集了城北辖区300多家场所基础数据并实时更新,将其中的寄递业、物流业、汽车租赁业、洗浴场所等8类场所纳入常态化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每天上传营业日志,派出所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抽查并搜索上传数据,进一步规范了场所管理,强化了治安阵地控制。
“三级调解”构建纠纷化解新格局
城北辖区人口多元化,重点单位行业场所多,社情民意复杂,矛盾纠纷繁复多变。为了解决以往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因主体缺位、流转不畅导致矛盾纠纷升级的问题,城北派出所深入贯彻“枫桥经验”精神内涵,探索创新“金字塔式”三级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该机制主要以红色驿站为载体,在纵向上设置“派出所多元调解室”、“社区民警调解室”、“红色驿站党员调解室”三级调解机构,分别负责调解属公安管辖的案件类矛盾纠纷,涉群体性、地域性但尚未形成治安或刑事案件的较大矛盾纠纷,以及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与隐患排查。同时,公安机关联合人大代表、社区、司法、信访、法律援助等20多家单位,持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讼裁决、法律援助、检察监督“六位一体”的联动联调多元机制,根据每起矛盾纠纷的种类、性质,及时对接各单位根据专业各司其职广泛参与多元调解。
10月20日,发生在城北东凤社区的一起群众纠纷就体现了三级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在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的良好成效。
家住东凤社区横路面的老吴因宅基地纠纷与邻居发生矛盾,在双方正吵得面红耳赤,双方均扬言要采取过激手段进一步升级矛盾纠纷时,东凤社区网格员郑华光恰好巡逻至该路段,发现问题后,立即联系红色驿站站长、社区副书记郑干龙。二人在现场了解情况后,站在当事双方角度释法说理,最终使双方达成共识,同意和解。一场可能民转刑的矛盾纠纷,就此化解在基层。
“红色驿站党员调解室的主要作用是及时排查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隐患并及时将其化解在苗头状态,‘金字塔式’三级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党建作用,广泛发动群众,使大部分矛盾纠纷都在二三级调解成功。不仅为派出所‘减负’,也化解了大量社会隐患。”陈明告诉记者,该机制运行至今,城北辖区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与去年同期想必,派出所受理的矛盾纠纷调解案件下降了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