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海上枫桥”守望碧波安澜
本网讯 宁德,有着4.4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这片“深蓝牧场”,曾常年与风波相伴,船只摩擦、海域争占、劳资矛盾……传统治理方式在浩瀚海天间常显无力。
“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治理好这片“深蓝牧场”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宁德市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风浪间践行“法治为民”初心,推动干部力量下沉海区,实实在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形成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
科技赋能守护碧波
“瞧,渔排之所以被挤压损坏,就是潮水冲击导致的。”在霞浦七星海上社区,工作人员调取“海上社区智慧平台”视频影像,快速确认侵权责任纠纷的成因,为调解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面对海域辽阔、交通阻隔等难题,科技成为破局关键。“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犹如“法治天眼”——高位AI摄像机、热成像无人机24小时巡航,精准“画像”4000多艘船舶和超两万从业人员动态,推动海上治理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在蕉城区三都澳海域,50公里海域实现了5G全覆盖,并组建“无人机空中巡逻队”,为海上治理提供智能化支撑。全国首个“5G+海上巡回法庭”在此启用,实现了海上纠纷远程调解和审理。
法治与科技浪潮,正为海域平安和谐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路径。
真情解忧温暖渔家
海风轻拂,鸥鸟伴航,一艘标着“近邻流动评理室”的快艇驶向七星海域深处。调解员谢友忠立于船头,赶往一处渔船碰撞事故现场。
面对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的养殖户,由老党员、村干部和网格员组成的“海管中队”迅速介入,联合驻点干警“背靠背”沟通,“云端”连线轮值法官,最终促成和解。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谢友忠的感慨背后,是宁德弘扬“四下基层”作风、推动力量下沉的生动实践。以海上综治中心为核心,联动警务室、检察站等六大平台,推动法官、民警、调解专家常态化下沉,宁德“1+6+N”法治服务矩阵的构建,让服务直达渔排、温暖渔家;霞浦县创新设立“三中心两站”,涵盖海上警务、司法行政、民政、卫健等关键领域服务;蕉城区组建海上110等三支队伍,开展巡防、救援等零距离服务;海上“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宣传团,为渔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询。这些扎实有力、持续深化的举措,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海里”。
潮平海阔,千帆竞发。一场场高效的调解、一项项便民的服务,正持续温暖着这片海上牧场的每一个耕耘者。
善治答卷谱写新篇
海上养殖整治“宁德模式”获央视报道;溪南镇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累计成功调解涉海涉渔纠纷200多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2%,涉及金额逾5000万元……
这套融汇法治智慧的“海上枫桥”宁德解法,已从闽东涌向全国。宁德正以法治筑基、科技赋能、服务连心为笔,奋力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海上治理的和美新篇——这是法治为民在万里海疆的璀璨光芒,更是对殷殷嘱托的深情回应和生动实践。法治之光,如灯塔,照亮前路;如港湾,守护幸福。
回首望,夕阳熔金,映照着“近邻流动评理室”的快艇破浪前行,驶向下一个需要安宁的角落。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