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政法力量”的“疫”线风采
微光成炬 “疫”路闪耀
本网讯 疫情下的霞浦,整座城市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支援霞浦的“政法力量”忙碌的身影,让疫情防控工作跑出了“加速度”。自霞浦县出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以来,柘荣县政法系统积极响应上级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第一时间派遣人员前往霞浦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贡献“政法力量”,全力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为了预防中暑,一天要喝三四瓶藿香正气水”
7月8日晚,柘荣县委政法委干部陈野收到上级紧急召集,作为第一批共100名支援霞浦的柘荣县援霞党员突击队队员之一,奔赴抗疫一线。时间紧迫,从收到通知、集结、出发,前后仅两小时的时间。
陈野回忆,他们到达中乘社区时已是9日凌晨,稍作休整,一大早便与其他队员们深入社区,开展信息摸排“扫楼”行动,短短3天时间,他们共收集整合了1100余户、近4000人的群众信息,为后续的核酸采集、生活用品配送工作提供了高效便利。
7月14日上午,烈日当头,中乘社区文化广场核酸采样点,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工作开始了。陈野正在现场积极维持秩序,引导群众戴好口罩、保持距离,不扎堆、不聚集。为了维护现场秩序,即使喉咙嘶哑,他仍一遍又一遍地扯着嗓子耐心引导,让点位核酸检测安全有序。
这是陈野驰援霞浦抗疫工作的第6天。由于天气炎热,穿着“大白”防护服的陈野没多久就大汗淋漓,衣服从里到外湿了个透。他说,“为了预防中暑,一天要喝三四瓶藿香正气水。”
“一旦穿上防护服,在交接班来临前都不能脱下”
7月14日12时30分,在霞浦县盐田方舱医院,经过连续6个小时的值班,苏晶在指定地点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他严格按照防护服穿脱流程,小心翼翼地将隔离服的清洁面向外翻,卷好投入污衣袋中。
苏晶是柘荣县公安局支援霞浦支援队的领队。该局共派遣8名警力支援霞浦,其中6名警力战斗于霞浦县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区域——盐田方舱医院。
对于支援方舱医院的民警来说,每天“最大的考验”莫过于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同医生护士收治确诊病人,开展安检并提醒病人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每日定时开展病区巡逻,形成震慑,严防伤医案事件发生……“一旦穿上防护服,在交接班来临前都不能脱下,也不能上厕所,否则有感染风险。我们的应对方式就是上岗前,提早一两个小时不进食,不喝水。”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
7月的骄阳倾洒在霞浦大地上,焦灼而炎热。
面对酷暑,普通人可以呆在室内,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但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柘荣县人民法院法警队队长陈建军依然坚守社区检查点,对往返车辆司机和进出人员逐一进行测温、健康码检测、行程排查,把好社区疫情防控“出入关”。
7月8日晚,陈建军跟随柘荣县援霞党员突击队支援霞浦疫情防控工作。彼时,陈建军的妻子正在忙碌柘荣县黄柏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得知丈夫即将援霞的消息后,她没有太多临行前的嘱托,仅一句“要做好个人防护,按时吃饭,照顾好自己”。
为了共同的目标挺身而出,是这对“抗疫”夫妻最大的默契。与检查点值守工作相比,陈建军表示:“比起为社区清运垃圾的那些干部,我们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对此,柘荣县检察院干警汪启平深有体会。
由于汪启平所支援的社区处于中风险区域,垃圾车无法进入清运,生活垃圾溢出、发出阵阵恶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作为消杀组的一员,汪启平在闷热的天气下穿着密不通风的“大白”防护服,强忍着恶臭,清理封控区内居民的生活垃圾。高温度、高强度的清运工作,不到一会就已是大汗淋漓,但即使浑身湿透,满脸勒痕,即使双手泛白发皱,他始终咬紧牙关为保障社区环境卫生而坚持着。
“苦点累点没什么,这场比赛,没人能置身事外”
张新闻是柘荣县公证处主任。7月8日深夜,当接到驰援霞浦疫情一线的紧急通知后,他深知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抓紧时间继续完成正在办理的一起公证业务,交接好手上工作后便整装待发。
从最初的摸排工作,到值守卡口,再到组织核酸、垃圾清运、处理应急事件……进驻霞浦中风险地区以来,忙碌已经成为张新闻的工作常态。“累了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或靠在椅子上打个盹,饿了就吃碗泡面充充饥。”他说,“作为一名疫情一线志愿者,苦点累点没什么,好在大家都很理解配合,这场比赛,没人能置身事外。”
“辖区内有一名孕妇出现羊水破裂,需要紧急救援。”7月10日,正在值班岗位的张新闻收到辖区网格员的求助信息,于是其立即将有关情况向上级反馈,并配合开展紧急救援,协助医护人员及时将女子送往医院,确保了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