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政法

行走在乡间的“法治锦囊” ——走进寿宁县司法局芹洋司法所“古道热肠提包调解队”

2025-07-29 16:32作者:记者 黄歆宸来源:福建法治报

本网讯  清晨,寿宁县司法局芹洋司法所网格员王剑晖,提着他鼓鼓囊囊的调解提包,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在田间地头,他掏出工作笔记,详细记录下村民老张反映的宅基地界址疑虑;在农家院落,他翻开法律文书,为李婶解答赡养纠纷的法律规定。这身调解马甲和调解提包,不仅是王剑晖的工作装备,更是责任与信任的象征。

 

今年4月,芹洋司法所立足乡土实际,创新整合“法律明白人”、资深调解员、网格员及热心乡贤力量,精心培育出一支“古道热肠提包调解队”。队员配备统一调解提包、马甲及法律文书、工作笔记、调解档案“五小件”,化身“行走的调解站”,足迹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纠纷现场,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提包里的‘五小件’不仅是工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清单。每份文书、每页笔记,都记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芹洋司法所所长郭雯捷如是说。今年以来,这支队伍已成功化解山林土地、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各类纠纷98件,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100%。

 

5月5日,可观村一起意外死亡风波曾一度紧绷人心。当老人诊所就医后意外死亡的消息传来,芹洋司法所第一时间启动“黄色预警”,组织调解队员兵分两路:一路队员身着调解马甲、携带工作笔记,沉入悲痛笼罩的老人家属中,耐心倾听诉求,安抚情绪;另一路队员对照法律文书,联合派出所民警细致走访涉事诊所,详询村医诊疗过程,同步固定事实证据。

 

掌握基本情况后,司法所立即组织“黄色联席会商”,邀请乡综治中心、派出所共同介入。在司法所调解室,调解员摊开法律条文,清晰阐明公安机关对于“老人系意外死亡”的鉴定结论。经过连续数轮背靠背沟通、面对面协商,调解员在笔记上密集记录着争议焦点与妥协空间。

 

最终,基于扎实的事实与法理支撑,调解队提出兼顾情、理、法的方案,在事发后48小时内成功促成双方当事人签署协议。由村医一次性人道主义补偿老人家属9.6万元,当场付清。调解档案即时详实归档,一周后,队员回访确认双方当事人情绪平稳,隐患彻底消除。

 

6月7日,在寿宁县芹洋乡主村,一起因债务人罗某病逝引发的债务纠纷暗流涌动。债权人黄某受家人重病所困,情绪激动,竟在罗某治丧期间扬言要以极端手段追讨欠款。村网格员敏锐捕捉到这一线索并上报司法所,司法所组织“古道热肠提包调解队”即刻行动。队员走访黄家,从法律政策切入,耐心阐明法理人情,终使一场可能激化的冲突消弭于无形。

 

“‘古道热肠提包调解队’高效运转的秘诀,在于创新构建了‘三级过滤’防风险、‘三色预警’抓重点、‘三访跟踪’固成效的闭环工作体系,确保矛盾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基层。”郭雯捷介绍道。

 

古道热肠,提包在侧。这支独具芹洋特色的调解队伍,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热忱消融坚冰,用“三三制”工作法织就乡村和谐网,将法治的根须深植于乡土沃壤,为创新基层治理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经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