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政法人风采】记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辅警中队长黄孝银
军魂融警魂 铁骨更铮铮
本网讯 7月23日,宁德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透过热浪翻腾的扭曲空气,黄孝银的双眼准确锁定了目标。当行动的指令发出,他迅速弹射而出,一个拿背控制住嫌疑人,敏捷的动作一如过去的4700多天。
黄孝银是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辅警中队长,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09年,退伍多年的他为圆心中的警察梦,毅然辞去银行的稳定工作,加入了成立不久的蕉城刑侦便衣中队。从军人到辅警,13年来,黄孝银用拼搏续写辉煌,近年来,先后获评“福建省见义勇为模范”“宁德市见义勇为模范”“感动闽东十大人物”,多次被评为蕉城公安“优秀辅警”和“优秀教官”。
于千万人中
一眼锁定嫌疑人
作为一名“跨界”新兵,刚加入公安队伍时,黄孝银对刑侦业务并不精通。可凭借着在部队打磨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他不断自我加压、钻研业务,很快便成为了个中的行家里手。
2011年12月,蕉城区柏林城和锦福城相继发生3起大火,直接导致上千万元财产损失。警方经初步侦查,推定该案为人为故意纵火。经过多番走访调查,警方获取的唯一有效线索,仅是公共视频画面中一闪而过的嫌疑人背影。“我们据此分析,嫌疑人的年龄大概在二三十岁,个头中等,但全市符合特征的男性数不胜数。”黄孝银回忆。
为解开嫌疑人身份之谜,此后两天,他时常徘徊在火灾现场附近,很快发现一男子走路左顾右盼,不时观察周围店铺大门等情况。心生怀疑的他当即紧随其后,一路跟踪该男子经过3处火灾现场,随后果断将情况报告民警将其抓获。后经审讯,该男子黄某就是3起纵火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在千万人群中,如何一眼锁定嫌疑人?”当记者好奇询问时,黄孝银解释:“黄某的体态特征与公共视频画面中的嫌疑人吻合,结合他的可疑行迹和一些犯罪心理,他是嫌疑人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制伏在逃人员瞬间
对方子弹已经上膛
从破获反扒、盗窃等寻常小案,到一举斩断贩毒链条、打掉黑恶势力组织,13年来,黄孝银经手协办过的案件已有上千之数。其中不乏他靠多年经验智取谋得的成果,更留下不少勇斗犯罪分子的“勋章”。
2017年9月16日,蕉城古溪两个团伙因赌场利益分配不均,在街头持械斗殴。案件发生后,刑侦大队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并迅速将该案20多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陈某仍然在逃。
“通过前期摸排,我们得知陈某曾有多次犯罪前科,反侦查意识较强,且熟知便衣中队成员样貌,甚至扬言谁要抓他就给谁好看,这给抓捕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黄孝银坦言。
面对陈某的嚣张气焰,黄孝银并未胆怯,在持续摸排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他的行动轨迹。“可能是上天眷顾,不久,我与两名同事在侦办另一案件时巧遇陈某在一店内购物。经请示领导,我们认为当时具备抓捕条件,于是3人包抄,将其一举擒获。”黄孝银说,由于陈某体型健硕,在控制过程中,他与同事都有不同程度擦伤。当陈某被制伏时,他们才发现他的手已摸到了随身枪支,里面的两颗子弹已经上膛。
逆行封控区
日均行走3万步
“回去回去,别出来,别出来……”2022年4月,疫情警报在蕉城七都拉响,一段时间里,这句用“宁德土话+普通话”录制而成的播报,成了当地群众最熟悉的声音。而声音的主人,就是黄孝银。
自4月9日七都镇检测出首例阳性病例开始,黄孝银就请缨开赴疫区,开展封控隔离工作。“作为本轮疫情防控的主阵地,七都的任务最重、难度最大、风险最高。”黄孝银介绍,当时七都全镇共设置了内外26个检查点,并在核心区加设16个检查口。而检查点人员安排和对接工作,就落在他的身上。
如何确保各点位工作全方位无死角铺开?常年扎根一线的黄孝银很快想到利用农村喇叭的办法。经踩点选址,一个个高音喇叭在检查点、巡逻车、围墙上挂起。每天早上6时,喇叭响起,即可实时安排值守警力、宣传防疫政策,极大地顺畅了封控区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除了巡逻、劝导、值守卡点,黄孝银还肩负对密接人员的转运工作。由于任务严峻,进驻封控区的前几天,他几乎没有合过眼,每天微信运动步数达3万多步。艰苦值守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疫情期间,黄孝银的妹妹同样战斗在一线,常年患病的母亲只有大哥一人照顾;而身在福安的舅舅更因脑溢血昏迷不醒,由于疫情,家属难以前往照顾……
军魂融警魂,铁骨更铮铮。从军营走到警营,黄孝银的身份虽然改变,但他坚毅的眼神和为民的初心始终未变。“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必竭尽所能!”在加入公安队伍的第13个年头,他的誓言依如当年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