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松港派出所:深化义警队伍建设,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本网讯 基层治理的活力,源于群众的深度参与。今年以来,霞浦县公安局松港派出所以义警队伍建设为抓手,将散落的社会力量凝聚成平安建设的“共同体”,通过思想引领、多元赋能、联动协作,让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多元共治”,有效破解了警力有限与治理需求多元的矛盾。
凝智聚力,让“金点子”落地生根
“现在天气热了,东关大桥附近吃烧烤、喝酒的群众也多了,容易酒后滋事,能否加派巡逻?”
“夏天晚上,来公园内散步的人越来越多,巡逻时可以顺便开展反诈宣传。”……
长条桌旁,民警与义警围坐畅谈,这便是松港派出所每月举办的“平安建设座谈会”。会上,义警们分享巡逻时的发现,民警当场记录着每条建议,次日便迅速落实——调整巡逻路线,在东关大桥设立高峰岗,为巡逻义警配备反诈宣传单并开展专项培训等。
“座谈会不是工作汇报,是拉家常、听建议,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创新性提出“平安建设座谈会”制度时,松港派出所所长林文杰这样说道。这种“提出问题-现场回应-限时解决”的模式,不仅让义警们的“金点子”都能落地生根,更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进一步提升义警们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思想是行动的根基,松港派出所通过强化价值引领,搭建参与平台,让群众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推动义警队伍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今年以来,松港派出所共计举办7次“平安建设座谈会”,义警队伍也从最初的10人,扩展到了60人,涵盖了村民、社区居民、警务助理、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多类群体。
常态宣传,筑牢立体“防护屏障”
“背包胸前跨,手机不离手,买菜别分心,小偷绕道走。”6月17日,在霞浦廉租房小区的宣传摊位上,义警李姐用自制的“防盗顺口溜”音频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这种接地气又朗朗上口的宣传方式,成了当天最受欢迎的“安全提醒”,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义警队成立以来,松港派出所依托义警“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将反诈、禁毒、防盗等宣传融入日常,常态化组织警力联合义警队伍深入辖区九大馆、方圆荟广场、公园、商超等人流密集区域开展宣传活动。
其间,民警义警分工协作,通过摆摊设点、面对面讲解、以案释法、自制方言顺口溜音频等方式,宣讲反诈、禁毒、防盗、防溺水等安全知识,让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并手把手教授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切实织密安全防护网。
“上周我楼上的邻居就遭遇了诈骗, 还好你们帮他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不然他的养老钱就保不住了!”近日的宣讲活动中,群众王女士感慨地对民警说道。
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各类宣传15场次,电诈警情同比下降3.57%,涉毒警情同比下降6.25%,盗窃警情同比下降60.75%。
协同化解,化身最美“和事佬”
“警察同志,我们村有两家人快要打起来了!”5月28日,松港派出所辖区桥头村张、李(化名)两户人家因宅基地纠纷激烈争吵,剑拔弩张之下张家甚至挖出一条“分界沟”。当时正值雨季,连日暴雨之下恐有塌方风险,村委会在知晓情况后,立即将情况报告给社区民警。
松港派出所社区民警迅速行动,联合村里的义警队员,多次上门走访调解,一边用拉家常的方式缓和双方情绪,一边翻查历史档案、走访老邻居,最终发现是当年测量误差埋下的隐患。
为彻底解决问题,民警请来专业测绘人员重新勘界,并组织多方现场调解。
“毕竟远亲不如近邻,现在测量结果已经出来了,大家不如各退一步,别为这点地伤了和气!”调解过程中,义警乐哥朴实的话语让双方为之动容。经过数小时的摆事实、讲法理、谈人情,这场延续多年的恩怨终于得以化解,两家握手言和。
矛盾化解需要“接地气”的智慧。这些来自村(居)的义警,懂乡情、知民意、会方言,既是街坊邻居眼中的“自己人”,又是民警开展工作的“好帮手”。他们扎根社区,活跃在调解一线,从家长里短到利益冲突,都能看到义警们忙碌调解的身影。如今,义警们已经成为松港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80起。
从座谈会上的思想共鸣,到街头巷尾的宣防身影,再到矛盾调解中的暖心话语,松港派出所通过义警队伍建设,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未来,松港派出所将继续深耕义警队伍建设,让这支“不穿警服的守护者”队伍成为基层治理的亮丽名片。
下一篇:没有了